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旅游

旗下栏目: 三农 教育 法治 体育 消费 旅游 网络

疫苗护照能拯救出境游吗?

来源:旅界 作者:复兴网旅游 发布时间:2021-04-14
摘要:关于疫苗护照,你关心的几个问题都在这里。

01

疫苗接种率尚不足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4月12日)宣布,为了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将推动“疫苗气泡”措施,为已打针的人优先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已打针的人在探访公立医院及老人院、参与宗教活动及婚礼等场合时,人数及场地限制将获得放宽,日后亦可参与“旅行泡泡”计划。

她建议,餐厅如果全部员工打了针,可划出特定范围干净区,专门给予已打疫苗的食客,范围内的每桌人数和堂食时间获得放宽。

港府同时宣布,5月起让中国大陆的民众可免检疫的方式来港,不强制要求来访者打疫苗。

但过去一周,香港当地确诊数字平均每天约10宗,大部分是输入个案,截至4月12日,香港约60万名市民接种第一剂疫苗,接种率不足人口的一成,远低于达到群体免疫可能需要的比例。

港府面对提升接种率以回复社会运作的压力。

林郑月娥呼吁香港市民尽快打针,称“如果现在不开始接种,则享用的出行或其他方便只能较迟”,并表示要有7成接种率,其他地方才愿意与香港通关。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日本也最快在4月推出疫苗护照,根据两地的媒体报导,两国政府都是把疫苗护照的推行视作出入境旅游的工具,暂时并未在国内强制使用。

据统计,4月4日韩联社消息,韩国近百万人打完第一剂新冠疫苗,占国内总人口的1.85%

而截至4月9日,大约110万日本民众接种过至少一剂新冠疫苗,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87%,大大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泰国则计划7月起逐步开放旅游业,容许已打疫苗的人前往当地旅游而不用隔离。

但4月7日Our World inData全球疫情网站信息显示,泰国有0.36%的国民至少接种完第一针新冠疫苗,这个数字可以说是低于世界大部分国家水平。

香港、韩国、日本、泰国都是中国开放出境游后顺位比较靠前的目的地,也是游客翘首以盼的旅行地,各地之间过低的疫苗接种率势必会影响开放出境游的时间与进程。

02

疫苗护照需各国互认

前段时间,国内开始推行疫苗护照,除了为民众提供证明外,亦逐步对接种中国制疫苗的境外人士提供签证便利。

但这并非等同接种后就可自由出入境,旅客在入境前仍然需要有核酸阴性证明,并在入境后遵受隔离规定,而且这项护照特别之处是只承认中国制的疫苗。

不过,在国际方面,中国正以外交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沟通,将致力于承认他国国家注射的疫苗,以及协商入境他国的疫苗证明。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有效,就是好疫苗。”

马来西亚和中国已原则上同意相互承认“疫苗数字证书”,证书将在不久将来促进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跨境流动。

此前,也有新闻报道称以色列、泰国等多国将与中国互认“疫苗护照”。

同时,有消息分析称,人员往来正常化已进入中美议事日程,中国或将允许各国疫苗接种者入境。

一旦中国和海外国家的双边数字“疫苗护照”达成协议,将为持有疫苗护照的游客双边入境带来方便,加速跨境出行。

今年8月暑假前,估计将会有60多个国家/地区,与中国取得疫苗护照的互认,这对年底前出境游的初步复苏无疑是利好消息。

03

世卫组织并不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称,该机构并不赞同在现阶段推行疫苗护照。

该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上周二表示,目前不支持使用疫苗护照作出行工具,他担心此要求会加剧疫苗不平等问题。

目前并非所有国家的所有民众都有机会接种疫苗。

瑞安强调,世卫支持各国对已打针的人发出疫苗证明文件,作为民众的健康纪录,但如果上班、上学或是出行,是否需要这种证明就另外别论。

他说,要更多国家都能够公平地有疫苗供应,推行这样的政策才更合符道德。

“我们现在在全球都有很大的疫苗公平问题,在旅游前要求出示这种疫苗证明,会增加另一层的不平等,”他在记者会上说,“如果你无法接种疫苗,在推行疫苗护照时,你就会被孤立。”

他亦特别提到,疫苗能否阻止新冠病毒传播仍然存在问号。

多国的科学家也曾经警告,目前未能证明疫苗可以阻止病毒传播,其功效是在人体产生抗体防病,而不会避免病毒侵入体内。

世卫发言人哈里斯亦提出类似观点,不支持用疫苗护照作出入境的要求:“因为我们在现阶段,仍然不能肯定疫苗可以阻止病毒传播。”

世卫强调,其工作小组会继续讨论有关问题,并再就相关建议作出检讨。

世卫组织的态度,对于疫苗护照在全球范围的下一步推广显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您如何看待疫苗护照对于出境游恢复的帮助?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互动。

责任编辑:复兴网旅游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Copyright 2015-2020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