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银行

旗下栏目: 滚动 股票 理财 银行 基金 保险 新股 人物

华坪县:产业扶贫筑牢增收根基 绿水青山育出“绿色银行”

来源:云南网 作者:复兴网云南 发布时间:2020-11-15
摘要:荣将镇龙头村24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苟永银家,改变传统农作物种植果树,先后种植芒果、花椒92.5亩,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

  

 

  产业扶贫筑牢增收根基绿水青山育出“绿色银行”

  产业扶贫筑牢增收根基绿水青山育出“绿色银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华坪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绿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造血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之路。

  华坪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个社区51个村民委员会,896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7.53万人。全县有贫困乡3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56个,一般贫困村17个,深度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585户17195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产业扶贫筑牢增收根基绿水青山育出“绿色银行”

  产业扶贫筑牢增收根基绿水青山育出“绿色银行”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只有发展产业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华坪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以“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以芒果、花椒、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区域化发展烤烟、茶叶、蚕桑等生态产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了“山尖两棵树(花椒、核桃),半山一棵烟(烤烟),山脚一亩芒(芒果)”的绿色产业布局,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今年10月9日,华坪县被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华坪县初步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精准规划产业路径,实现绿色产业全覆盖

  华坪县以“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贫困乡村实际,完善产业发展计划及措施,编制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长江上游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华坪“一县一业”芒果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等规划,与土地、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效衔接,出台了《华坪县关于打好“绿色食品牌”加快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特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余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通过指导督促各乡镇、各村选准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1至2项主导产业,做到贫困村和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同时,立足县情,抓住华坪作为云南省独有的优质晚熟芒果生产区和我国最北端的芒果产地优势,把发展芒果产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的重点,不断发展壮大芒果产业,做好规模、品质、品牌、市场“四篇文章”。

  规模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坚决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芒果产业种植规模,高标准打造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37.8万亩,位居全省第一,龙头果子山万亩晚熟芒果基地荣获“最大规模的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品质方面,成立华坪县农用物资管理联合社,推广“畜沼果”良性循环模式。目前,全县7万余亩芒果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22万亩,有机产品认证1.86万亩,欧盟有机认证1.01万亩,有机转换认证1.74亩。3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认证面积3200亩。

  品牌方面,通过举办芒果文化节、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华坪芒果推介会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华坪芒果等生态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华坪芒果“纬度最北、成熟时间最晚、营养价值最丰富、外观最美”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成功注册“华坪芒果”商标。华坪芒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三年入选云南绿色食品“十大名品”。华坪县相继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单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等称号。

  市场方面,深化与北京新发地等大型特色农产品商超物流企业的合作,建成北京新发地滇川农产品物流中心,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启动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强化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

  通过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县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乡乡有支柱产业,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培育出兴泉镇的花椒、新庄乡的核桃、柑橘、西瓜,船房乡的蚕桑、永兴乡的茶叶、通达的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乡(镇),以及干箐村花椒、永兴三股水茶叶等特色产业村。目前全县生态产业种植面积123万亩,农户户均面积达17亩,其中芒果种植面积37.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45.6万亩,花椒种植面积22.5万亩,蚕桑种植面积3.15万亩,柑橘1.9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68万亩。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

  华坪县将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作为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建设并从中受益的平台,通过培育壮大各类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既增强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也保障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按照“加快培育、努力规范、着力提升”的发展思路,全县组建了56个村(社区)产业合作社,全县45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相应的产业生产组织中,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贫困户在组织生产经营中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各个领域。华坪金芒果公司、尚农农业科技公司、乌木春茶叶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华坪县益农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全县45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100%。这些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组织芒果种植培训、现场经验交流、设立技术咨询服务台等方式大幅提高农户芒果种植水平,通过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有偿服务,为农户解决品种嫁接改良等技术难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入股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参与全县产业扶贫,外出引进果商,代表果农与果商商谈、签订收购价格,为果农争取更多利益,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华坪金芒果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石龙坝镇采用资金集中使用、抱团发展的合作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贷款投入到公司发展产业,公司每年定期向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放收益基金,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直接带动99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组织专业培训会以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收购周边农户的芒果,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华坪县萨萨农业公司在新庄乡德胜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把产业扶贫贷款投入到公司发展羊肚菌产业,贫困户每年定期领取公司股金分红。2018年,全村有意愿入股的13户贫困户领到了共计41600元的红利。“2016年,我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到萨萨农业公司,每年定期分得3200元红利,连续领取三年。”德胜村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付青说,这个政策太好了,我们不用承担风险,就可以坐等收钱,实现如期脱贫我非常有信心。

  加大绿色产业政策支持,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面对生态产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如何处理好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的关系,保证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能从生态产业中获得稳定的收入等问题,历届县委、县政府努力探索,积极出台各种有针对性的政策全力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生态产业发展资金,专门用于发展生态产业。同时整合专项产业经费、扶贫产业资金等涉农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绿色产业扶持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涉农资金15亿元以上,组织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县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提质增效。

  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规律以及农产品加工的特点,华坪县持续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培训。对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贫困群众,优先安排农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1至2门现代产业技术。依托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手册以及电话、邮箱、微信等各种方式,在全县有条件发展产业的群众中,不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提高了群众发展产业的技能,助力群众依靠科技稳定增收脱贫。

  华坪县石龙坝镇德茂社区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加国,通过参加华坪县组织的芒果技术培训,不断学习芒果种植技术,标准化种植管理家里的33亩芒果,于2015年底贷款拆除并重建了受灾的房屋,2016年光荣脱贫出列。目前,徐加国家每年芒果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今年芒果卖了,我就能还清30万元的建房贷款了。”徐加国说。

  华坪还采取农户投保、政府补贴、农户受益的方式,按照财政资金补贴90%,农户自筹10%的比例,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用政策性小额信用贷款和财政扶持资金发展芒果、花椒、万寿菊、烤烟等种植产业,并对所发展的产业实施自然灾害和产值价格保险,免除了贫困户发展生态产业的后顾之忧,全县生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5年,华坪县首次开办芒果保险业务,由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芒果保险补贴。2017年,华坪县兴泉镇兴泉社区22组村民袁凤忠家芒果受到冰雹灾害侵袭,损失惨重。“还好我之前花了1700多元,买了40多亩的芒果保险,赔得6000多元钱,否则当年就算颗粒无收了。”袁凤忠感慨地说,有了芒果等产业保险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经济损失。

  绿色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华坪县昔日的荒山变花果山,黑山变青山,荒山植绿荫、浊流变清溪,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给老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更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色银行”。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295元,比2010年的3994元增加9301元。同时,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全县4233户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实现生态产业全覆盖,仅从事芒果种植、加工、销售的建档立卡户达8973人,占全县建档立卡户的52%,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贫困户从事生态产业相关的劳务输出,增加了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全县芒果种植、管理、包装、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劳务性支出达5亿元以上,其中通过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带头人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超过三成。

  荣将镇龙头村24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苟永银家,改变传统农作物种植果树,先后种植芒果、花椒92.5亩,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不仅摘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新修了住房,购买了小轿车。永兴乡马鹿村委会马鹿窝荡村民小组村民过去靠种土豆、荞子、外出打工为生,大多数村民住的是木楞房,吃的、穿的靠政府救济,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发展生态产业,马鹿窝荡村民种植了500多亩花椒,挂果400多亩,收入180多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如今,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有600余名村民,94%傈僳族群众的兴泉镇塘房村,70%的土地种植了5000余亩花椒,村民人均收入近6000元,一改过去贫困落后的偏远山村面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云南网通讯员王钢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复兴网云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Copyright 2015-2020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