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非遗

旗下栏目: 滚动 非遗 收藏 书画 拍卖 宗教

留住荆楚民间手艺的温度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复兴网非遗 发布时间:2023-09-22
摘要:民间工艺是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代,是使命,也是担当。

留住荆楚民间手艺的温度

——访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陈日红

2007年6月,陈日红赴仙桃调研江汉平原皮影。(受访者供图)

  “大家要多思考、比较,希望在接下来的湖北省文创设计大赛中,你们的作品多融入一些荆楚文化元素。”9月18日上午,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陈日红教授在对工艺美术专业近20名同学的调研报告和设计方案逐一点评后,进行总结,提出建议。

  前不久,陈日红带着这些学生们赴西北,对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甘南拉卜楞寺等地进行艺术考察,就像他多年来坚持行走湖北、守望荆楚民艺一样,他的课堂也坚持向年轻人传递一种信念:民间工艺是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代,是使命,也是担当。

  寻访100余位手工艺人

  今年49岁的陈日红被誉为“荆楚民艺守望者”,他致力于荆楚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与教学,是湖北高校中最早从事非遗保护的学者之一,从2001年起,其足迹遍布湖北七八十个县市区,寻访了100余位手工艺人。

  而多年前当他踏上这条路时,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正陷入最低谷时期。“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煤油灯下,母亲纳着千层底布鞋,我在她身边做作业。”陈日红笑着回忆,可能就是从小的经历,让他与民艺结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在“无匠不成村”的民俗生活氛围中,陈日红耳濡目染各种民间手工艺。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画匠给新屋画梁,扎匠做纸扎,木匠做家具,篾匠做竹器……这对他来说都是熟悉的生活场景。

  2001年,他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刚入学时需确定研究方向,在其导师、时任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范汉成教授的推荐下,陈日红与荆楚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张朗教授见了面,从此成为张朗的关门弟子。

  前后两年多,陈日红帮助整理编辑《楚艺回响——张朗工艺美术文稿》,对荆楚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更系统、深入的了解,也越来越有兴趣。彼时,传统手工艺失传危机引起国家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随之兴起。在陈日红看来,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之一,是手工艺人心与手相连的产物,每件手工器物向使用者传递的是手艺的温度。他萌生了走出去、走近手工艺人,进行田野调查的念头。

  守望民艺的初心无价

  一个包,一支笔,这是陈日红早期的装备。为了工作方便,2004年寒假,他花5000元买了一台相机,从此开始了图文记录的田野调研。那时,他每月工资只有七八百元,每次出行也都是自费。回忆起途中艰辛,他有感慨,也有对家人的愧疚:

  33岁在江汉平原寻访途中突然得知妻子流产,他却无法及时赶回家照顾;36岁在武陵山区调研,所乘车辆因刹车失灵停在悬崖边上,司机吓得说不出话;37岁在大别山区深夜乘车,因司机误指下车点,独自一人步行至天亮。

  在调研“西塞神舟会”民俗活动过程中,为抢抓拍摄时间,他连续几天傍晚下课后,坐班车到黄石调研,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又匆匆坐车赶回武汉,给学生上课。

  在长达半个月的鄂西民艺考察中,他独自一人穿行在武陵山区的崇山峻岭间,酷暑难当,饥渴难耐,向山村农户讨水喝,洗把脸后继续赶路。“那时候坐摩的跑几十公里山路是常事。”

  钻一人多高的苞谷地,翻巨石穿杂草,只为拍摄一座清代石雕牌坊。待工作完后,他却瘫坐原地无力返程,随行村民以为他是风光摄影师,问了一句:你这辛苦拍的照片能值不少钱吧?他笑了,照片根本卖不出价钱,对他而言却是无价的资料。

  陈日红说,在这些年的田野调查中,遇到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跋山涉水寻访到老艺人的住处时,得知老人已带着一身技艺离世;遇到最多的感动则是,很多民间艺人在清贫中坚守自己的手艺,始终期待着手艺能被传承、记录、传播。老艺人粗糙大手传递过来的温暖,坚定了他守望民艺、传承文化的初心。

  让非遗“活”在当代

  2005年,陈日红从新闻中看到老河口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文老人的事迹,慕名去拜访。请陈义文吃饭时,70多岁的老人因生活拮据久未沾荤腥,连续吃了两碗扣肉,让他很感慨,临走时坚持给老人留一点钱作为资助。以后每次去拜访陈老,陈日红都以买年画的形式资助老人,后来邀请老人到武汉参加非遗展演,带领团队为老人拍摄纪录片。14年来,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武汉木雕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从发既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家族五代人从事木雕船制作手艺。陈日红想对他进行个案研究,但老人最初并不太信任他。陈日红与老人进行了十余次深入访谈,带领团队辗转武汉三镇拍摄。当厚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龙从发卷》出版后,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年,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学术专员,陈日红带领团队先后数次参与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拍摄工作,全方位记录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传承教学等,所形成的文献被收录于国家图书馆,成为我国非遗保护的珍贵资料。

  这些年,陈日红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研究成果共计150余万字,获得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湖北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湖北省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荣誉。

  同时,他带领教师团队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和全省非遗文创设计比赛各类奖项。

  今年7月18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上,湖北美术学院获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陈日红作为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会上代表院校发言。

  陈日红说,22年坚守源于热爱,源于当年对张朗老师的承诺,也源于对这个时代的使命感。正如他在2021年出版的《荆楚手艺》一书中所写下的:“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手艺的保护与振兴之路还很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王源新 欧阳永)

责任编辑:复兴网非遗

上一篇:四代人“刻葫芦” 85后要当破局人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