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江苏“配方”,怎样做出安徽“味道”?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要:安徽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插班生”如何交出“优秀答卷”?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新两国、苏皖两

安徽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插班生”如何交出“优秀答卷”?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新两国、苏皖两省、苏滁两市合作共建园区,其发展历程是安徽“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蓄势进发的缩影。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晋阳电子(滁州)有限公司9条生产线一天生产的3万片电路板,装入恒温恒湿的集装箱,经一个半小时车程就来到了江苏南京新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再组装成为一台台电子产品,发往世界各地。

“虽然现在身处安徽,但跟在江苏没什么差别。无论是园区配套还是营商环境,都是熟悉的‘配方’。”晋阳电子(滁州)有限公司人事总务负责人李宏博说。

一片电路板、一个半小时,展现的不仅是安徽与江苏两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接,更是安徽思想观念上的全面融入、体制机制上的等高对接。

改革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11年前,安徽以江苏苏州工业园为蓝本,建立中新苏滁高新区,开创苏皖两省合作共建开发园区的历史先河。中新苏滁高新区获“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等荣誉。

11年来,这个园区从一个呱呱落地的新生儿,一年年长身体、增见识、树理念,正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它的“成长密码”,或可为安徽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出一条宽广的路。

不破行政隶属 打破行政边界

当年,面对滁州清流河边的一片荒坡滩涂,为何笃信园区发展有未来?

“苏州气质”,滁州爱沃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世云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带领团队首家入驻中新苏滁高新区。

不谋而合者众。许多企业相继入驻,许多项目相继落地,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8 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9个,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1个。

诚然,于滁州而言,苏州工业园是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但换个角度看,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于苏州,“桥头堡”滁州正是牵手的好伙伴。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以共建园区为支撑,进行市场化合作,是皖苏两省的解题路径。中新苏滁高新区以“开发公司+管委会”的双主体运营模式,让苏滁两地通过股份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

“园区一级土地开发成本和二级土地市场交易收益,按照协商好的比例,由中新集团与管委会分摊、分享,既保障开发所需的资本投入,也保障政府的土地收益和企业的投资收益。”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军章说。

绑在一起干,推进一体化,倒逼高质量。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深耕动力锂电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该公司在园区拿地千亩拓展生产基地,还从苏州带来了7家链上配套企业。该企业基地总经理戚思龙感慨:“越来越多的苏州企业转移过来,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走在园区里时不时就会遇到几个苏州的老熟人。”

与此同时,中新苏滁高新区还建立“一会两委”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开发公司、管委会联席会议,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和规划审批工作委员会,坚持重大事项共同协商、共同决策。

在当地,一个招商引资项目被否决的故事具有代表性。

当时,一家重型卡车企业有意布局中新苏滁高新区,且投资额度大,管委会也很看好。但在联席会议上,中新集团觉得该企业不符合园区“专精特新”的产业定位,拒绝该项目落地。

“这进一步证明‘双主体’有利于打破管委会单一行政决策,突破‘唯GDP论’的招引局限,提高园区项目整体质量。”刘军章深有体会地说。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打破行政壁垒,突破“条条框框”,提高政策协同,促进要素流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大尺度”放权 

从一扇“窗口”看长三角一体化

从低矮平房到连片厂区,从发展洼地到投资沃土,从荒郊田野到产城一体……数年间,中新苏滁高新区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

观察安徽从“旁听生”“插班生”变成“正式生”“上进生”,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程,中新苏滁高新区或许是重要的“窗口”之一。

作为中新两国、苏皖两省、苏滁两地合作共建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肩负着探索推进扩大开放、促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中新苏滁高新区不是苏州工业园成熟发展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结合自身要素禀赋的全新探索。从破除行政壁垒入手,中新苏滁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招大引强、招外引新,全方位参与融入、合作共享,擦亮“高新”底色,迸发出强劲发展动能。

只有思想观念上与沪苏浙全面融入,才能在行动措施上与长三角的发展跃动同步。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苏滁两地干部间的常态化学习互动,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差距不断缩小、产业深度对接协同、区域价值日益凸显,跨区域融合走向更宽更深更实。

潮涌长三角,拥抱一体化。如今,在这片前沿阵地,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新一轮蝶变势不可挡。

■ 本报记者 朱胜利 方 舢 班 慧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