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安徽这十年丨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最好水平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要:蓝天白云、清水绿岸。8月24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这十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居民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PM2.5平均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8月24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举行“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这十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居民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

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市增至10个

“过去十年,我省圆满完成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既定目标。”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介绍,2021年,全省PM10年平均浓度(61.2微克/立方米)较最高年份(2017年的83.6微克/立方米)下降26.8%,PM2.5年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较最高年份(2017年的53.5微克/立方米)下降34.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16个市中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市从1个(黄山)增加到10个,PM10年均达标城市从1个增加到11个,重污染天数从总计133天(2017年)下降到13天,雾霾天气明显减少,朋友圈“晒蓝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据曹哨兵介绍,2021年,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总体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由11.4%下降为零,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屡创新高,2021年达93.4%。

我省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总结归纳为“五控”措施,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目前,已全面完成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全省范围内40万辆黄标车实现全部淘汰,注销老旧车辆近98万辆。全面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减排,“我省2020年出台的水泥行业地方标准,仅此一项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近7万吨,占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4%。”

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这十年,我省水环境治理取得了转折性变化。”曹哨兵介绍,我省纵深推进长江保护修复,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淮河干流水质优于Ⅲ类;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100%;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990万吨/日,污水管网总长近3万公里。

2015年我省明确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等10个方面40项主要任务,2018年确定了长江保护修复等5个涉水标志性战役。全省共设国考断面194个、省控断面533个,覆盖全省277条河流、76个湖库,与十年前相比,新增河流187条,新增湖库47个,分别增加了2.1倍、1.6倍,水环境监测网络日臻完善。

我省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近69亿元,安排实施了714个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3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万多艘船舶全部具备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283座码头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并与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安庆化学品洗舱站建成投运。

新安江生态补偿做法在15省推广

我省强化流域治理,修订出台安徽省淮河流域、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更为严格的巢湖流域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长江保护法》,并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据曹哨兵介绍,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巢湖水质保持Ⅳ类,连续两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基本做到蓝藻不聚集、无异味;合肥市民的母亲河南淝河由劣Ⅴ类变为Ⅳ类,重现碧波。

此前,我省还协同推进淮河干支流污染治理,开展水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淮河巢湖流域重污染项目预审和连续不达标断面环评限批,淮河干流水质为优良。“引江济淮治污工程全面推进。”

新安江横向生态补偿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其做法已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我省制定了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预算1.6亿元,以国考水质断面为基础,建立了横向补偿为主,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全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产生污染赔付金40950万元,生态补偿金96650万元。”

曹哨兵表示,我省将加快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步伐,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雨污管网修复改造,全面消除县城和农村黑臭水体,不断提升我省的水环境质量。

累计投入58亿治理矿山2721个

这十年,我省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生态环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设立“双碳”科技创新专项,有序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省各行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积极探索,包括中国科大成立高规格的碳中和研究院,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建成投运等。”安徽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徐和生介绍,针对碳达峰阶段的重点工作,我们研究制定《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系列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查后于近期陆续出台。

为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我省在逐年按计划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长江沿线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介绍,2016年,我省共摸排废弃矿山3538个,面积44.25万亩。截至2021年,实际修复矿山2721个、面积26.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21亿元,占比8.9%;省级财政投入3.52亿元,占比6%;市级财政投入3.17亿元,占比5.4%;县级财政31.9亿元,占比55%;社会资本投入14.2亿元,占比24.4%。

“我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夏炎介绍,我省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更深层次地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超半数城市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我省生活垃圾设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园林绿化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方延勇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02座,日处理能力为5.86万吨,焚烧能力占比73.6%,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近十年新增垃圾处理能力约4万吨,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一体化,13个市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

据统计,全省累计建成城市公园1200余个,其中近十年新增城市公园约700个,基本建成万里绿道网。全省一半以上的城市(县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县城),85%以上的城市(县城)创成省级园林城市(县城)。

“我省正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实施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张令峰介绍,我省大力推进森林抚育经营、退化林修复,调优林分结构。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高水平建设环巢湖湿地。并将加快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和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建立精准的林业大数据体系。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我省率先探索的林长制经验推广到全国,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圆满完成新安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后,我省启动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吨好水。我省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十年禁渔”严格落实,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嬉皖江,鸟类国宝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扬子鳄扩繁到1.4万余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周继龙/图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上一篇:见义勇为带动“见义众为”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