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京报历史馆·北京中轴线系列文化沙龙”项目丨讲好中轴线故事

来源:网络 作者:复兴网北京 发布时间:2021-06-29
摘要:“京报历史馆·北京中轴线系列文化沙龙”项目丨讲好中轴线故事

北京独有的“中轴线”围绕着京城的首都功能安排了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发挥了组织城市生活的巨大作用,并引导、融铸、陶冶出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至今,中轴线仍然发挥着这一独到的作用。

《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继续推进中轴线整体保护工作,并将进一步落实中轴线申遗保护规划。北京中轴线不只是北京地表实体的中心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保护、利用、传承好北京中轴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展示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的保护成果,更是向世 界介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规划理念,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为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进程,让更多公众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北京日报社结合传统媒体优势与新媒体力量,展开“京报历史馆·北京中轴线系列文化沙龙”项目。来切实提高北京中轴线文化知识普及,增强群众对中轴线遗产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该项目也成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更多详情请登录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官网了解查询。

正阳门王英君摄

“京报历史馆·北京中轴线系列文化沙龙”邀请了张鹏、杨信、崔维克、杨良志等知名学者,还有宋壮壮、裴唯伊等年轻一代的学者开展分享会,为大家讲述中轴线历史文化、民俗知识。

钟楼 继南摄

其中“京味”频道主持人、北京传统文化研究者张鹏带来了舌尖上的北京——中轴线上的传统美食分享;

北京民俗学者、画家杨信专题讲述:老北京中轴线上的元宵灯节是啥样?民俗专家跟您聊;

关学曾的关门弟子、关学曾北京琴书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维克专题讲述:前门箭楼与北京琴书,中轴线上的人生——关学曾;

“发现·中轴线”数字文化展设计者之一、数字圆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设计师裴唯伊专题讲述: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一起探秘“数字中轴线”;

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专题讲述:五一来京怎么最好玩?中轴线私藏小众游法都在这里了!

北京出版集团策划总监编审、北京文史馆馆员杨良志老师专题讲述:地安门和雁翅楼。

除沙龙分享会之外,“千年一线,一线千面”中轴线影像展也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展览聚焦“中轴底蕴、京城之脊、人文经脉、红色之路”四个方面,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关注北京中轴线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联系,多视角、全方位展现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并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线上影像展”二维码

北京中轴线曾经是、并且仍将是随着北京城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与变化的。历史中尽管受到政权更替,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影响,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建筑群所在的部分历史区域经历了变迁与改造,但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空间序列始终保持有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对北京城市发展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是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各个时代始终得到尊重和保护。北京中轴线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活的载体。

邓伟摄

750余年来,北京中轴线见证着中华文化亘古纵横、汤汤不息。申遗在即,“京报历史馆·北京中轴线系列文化沙龙”项目虽然已经即将进入尾声,但是对于中轴线申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不会停止,中华文明的坚守、传承也将精彩地持续呈现给全世界。

责任编辑:复兴网北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Copyright 2015-2020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