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广东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历时523天克服复杂地质条件 黄茅海通道项目狮山隧道顺利贯通

来源:南方网 作者:复兴网广东 发布时间:2022-08-08
摘要:8月8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历经523天项目建设,8日17时,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狮山隧道左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黄茅海通道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赵刚实习生/伍家怡通讯员/粤交集宣韩冬冬岑锦昌)8月8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历经523天项目建设,8日17时,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狮山隧道左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黄茅海通道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悉,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设超大斜拉桥2座,中、长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处。狮山隧道作为全线两座隧道之一,地处赤溪镇南村塘水库南侧、猪乸潭水库北侧,线路穿过狮山山体,左线全长约878米,右线全长885米,属于洞口小净距分离式中隧道,由中铁十二局黄茅海跨海通道T7合同段承建。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经理沈大为表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了光面水压爆破工艺、喷射混凝土湿喷工艺、防水板三缝爬焊机焊接工艺、衬砌混凝土智能浇筑工艺等8项微创新工艺,有效保证了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

  据了解,项目采用两项隧道施工先进技术。一是隧道三维激光安全预警系统。为实时动态掌握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项目根据围岩情况,在拱顶和拱腰位置的初支混凝土施工时预埋传感器,对隧道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围岩应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二是衬砌混凝土无线检测雷达。通过特种检测机器人携带空气耦合雷达在指定测线位置匀速前行,采集混凝土质量信息。工作完毕后,雷达数据自动回传后台,进行实时数据处理。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提前判别可疑缺陷。此两项技术均由项目自主研发,属首次应用于国内隧道施工中。另外,项目还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应急电话声光报警系统、三维激光断面扫描仪等科技手段,有效保障了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中铁十二局黄茅海跨海通道T7合同段项目经理张利涛表示:“针对狮山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为确保安全、质量、进度,自2021年3月3日正式开工以来,我们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目标,坚持‘精管理、细推动’工作理念,重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工作,及时调整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不断优化现场技术方案,经过项目建设者不懈努力,狮山隧道历时523天顺利贯通,比原计划工期提前完成。”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展顺利,海域段两座主桥的5座主塔已完成总量的35%左右,引桥和4处互通立交也同步推进中;象山隧道已累计掘进2170米,占总长度的66%。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责任编辑:复兴网广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