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钢七连”的长津湖前传 《士兵突击》作者兰晓龙出版新作《冬与狮》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复兴网湖北 发布时间:2021-10-17
摘要:“钢七连”的长津湖前传 《士兵突击》作者兰晓龙出版新作《冬与狮》---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兰晓龙编剧的《士兵突击》开播,剧中塑造的“钢七连”许三多、史今、高城、伍六一等军人形象,以及“钢七连”的战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

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兰晓龙编剧的《士兵突击》开播,剧中塑造的“钢七连”许三多、史今、高城、伍六一等军人形象,以及“钢七连”的战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曾打动了无数观众,感人至深。

在许三多的入连仪式上,伍六一曾介绍过“钢七连”的历史:

“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而兰晓龙刚刚出版的新作《冬与狮》书写的,正是“钢七连”在朝鲜战场的血战史!

在《冬与狮》中,七连第162名战士伍千里、第677名战士伍万里、第135名战士梅生、第17名战士雷公、第305名战士余从戎、第623名战士平河,以及七连在战斗中遇到的亲密战友谈子为,将一一登场,“钢七连”的战歌将在朝鲜长津湖战场上响起!“我带你们回家”的主题也将再一次延续。

“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 七连的这群战士,就是以肉身守护国门的狮子。在长津湖战场,他们靠着三八大盖抗击着美军的飞机坦克,以薄薄的棉服对抗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快冻死了,可还在追击”……这样的战争需要明白,这样的牺牲需要证明,而《冬与狮》就是这样的“明白”与“证明”。

■ 序与跋

他真年轻 他们真年轻

《冬与狮》自序

□兰晓龙

最近脑子里总是想起一个名字。

我不会说出这个名字,因为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欢安静,我喜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想起来是因为他太年轻了,我难得如此认真地把他离开的那天和出生的那天做了个加减,不精确,但他还不到十九岁,实际上很多人会说,唉,他才十八岁。

唉,他牺牲了。他太年轻了。

总想起来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出现在最最正经的官媒。照片上的他有点懵懵然,跟他别的照片一样总在憋着乐,手上托着一个剥了皮还没来得及吃的橘子,但也许是某种金黄色包装的糕点。

身后是他用十八岁生命保卫的古老而又年轻的世界。

那副神情在野战部队是常态。看谁谁谁跟那自得其嗨便大喝一声谁谁谁。谁谁谁势必跳起来:到。啥事?

没事,老子练嗓子。其实就是想跟你开个玩笑又懒得费脑子组织玩笑。

在一个既要紧张严肃,又要轻松活泼的军营里,能被这么开玩笑的家伙通常都人缘极好。

逝者的照片来自生者的选择。一张生机盎然到有点跳脱的照片,而想记住他的人们,选定它作为他在他们心中的定格。因为他是这样,他就是这样。

我甚至感激批准使用这张照片的审查机构,因为那张照片上的他,很熟悉,又如此地与众不同。

那一拨牺牲的不止他一个,但他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深到心里隐然发痛……好吧,那几个也痛,但他最痛。

因为他才十八岁。

也因为他托着个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生机盎然,有点跳脱——就这么出现在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军媒上。

知道吗?就我个人的浅薄认知,这几乎是创造一个人物的基准盘了。

在此基准上,再去找他的与众不同。

是他的与众不同,不是作者的与众不同。

抗美援朝,跟你们一样,我看重前四个字,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跟你们一样,我不了解。

此题材的小说我就读过一本,魏巍老爷子的《东方》,史料倒没少看,然而写剧本时是需要开着搜索引擎的。

我的老父亲据说参战了全程,然而他是个军医,窃以为他离战场很远;又据说他其实是个揣过43反(坦克手雷)的军医,然而还是窃以为他离战场很远,因为他是个军医。

了解,当你真想去了解时,就是个没上限以至无法达成的企望。

一个人都是这样,连对我的老父亲都是这样,何况一场战争。

我不是为可能犯错帮自己留余地,也不是抱怨当时我们很穷,而统计、归纳、留存实在是极需要资源和精力的事情。

我是说让我们认知,以至改变我们的,无非视野以内——这还是指乐于感知并且敏锐的人。

实际上还可以五十米以内、十米以内、三米以内地一直递减,甚至在自己的脑壳以内。

网络来临,我们曾认为认知无限大,思想无限远,纭纭杂杂一通后,发现还不如视野以内。

创作——不管哪种形式的创作——在我贫瘠的认知里,和一个小孩子拿到一块橡皮泥没有区别。

你得到一块橡皮泥,你想让它成为你想的那个样子,做到哪里,取决于你当时当地的认知和技能。

也许过些年你会觉得它最好还是作为一坨橡皮泥存在——这样想有好有不好。

好的部分,你是个有艺术良知的人,你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不好的部分(但不能称为坏的部分),你自我计划太过,以至自我禁锢,锢到自己眼高手低,江郎才尽。

我一直试图做这样一种生物:不要觉得所谓创作比啤酒烤串来得高级。

你几乎不会碰到十全十美的啤酒烤串,有时酒好肉不好,有时肉不错酒一般,有时酒肉都差劲,但桌上有个家伙很有趣。

所以你不会拒绝啤酒烤串,就像不会拒绝生活本身。

所以乐观地说,我习惯在缺陷中长大;悲观地说,我还得习惯在缺陷中变老。

我们都一样。

所以那个十八岁,身后是雪山和高原的年轻军人,我不了解他,也了解不了他,我看见他双手托着个刚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

无法做到了解的我只好着力于那个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

第七穿插连如是,第七侦察连如是,装侦七连如是,川军团如是,炮灰团还如是。

和你我一样,又如此与众不同。

他们托着他们剥了皮的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有点跳脱,甚至有点滑稽,以至你一边悲伤,一边有点会心——会心是个很好的词,它让我这个视野以内的生物也觉得,无限也许还是存在的。

他真年轻。他们真年轻。

■ 相关链接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半岛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三年后,战争停止在它爆发的地方。

我用了近四年时间写作《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名为《远东朝鲜战争》,后来重新修订后再版,采纳了众多读者的意见,更名为《朝鲜战争》。同时,在修订的过程中,采纳军史专家的意见,将书中所有的电文重新一一核对。并在海内外一部分读者的建议下,引用了此书出版后美军最新问世的战争史料。从第一次出版的1999年,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20多年来,我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看见过读这本书的年轻人,在飞往烟台的飞机上看见过阅读这本书的中年人,也遇到过向我要这本书的野战军政委和军兵种司令员。沈阳的一位下岗职工买不起书,把报纸上的连载剪下来贴成厚厚的一本,托人辗转带给我想换一本书留给他保存;黑龙江一位在朝鲜战争中双目失明的老兵,让他的弟弟把这本书给他读了三遍;江西的一位交警看完这本书后,写信指出了长达六十万字的书中哪个地方错了一个字。有报纸将这本书连载了整整半年,报纸的编辑打电话说,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有人站在报栏前看连载,而那一天大雪纷飞……感谢所有的读者。我祈望《朝鲜战争》是一本出版了许多年之后依然值得一读的书。

王树增

责任编辑:复兴网湖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