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江西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放歌石塘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复兴网江西 发布时间:2024-01-26
摘要:冬日的暖阳照进铅山县石塘古镇的老宅旧巷,漫过斑驳的墙壁,抵达家家户户门前,密密匝匝的马头墙形成的天际线优美柔和,似乎在时光中弹奏着一首不绝的歌谣。 远眺石塘,219栋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门窗的雕花和房梁的木刻惊艳时光。作为明代万历年间的江南手工造纸中心

冬日的暖阳照进铅山县石塘古镇的老宅旧巷,漫过斑驳的墙壁,抵达家家户户门前,密密匝匝的马头墙形成的天际线优美柔和,似乎在时光中弹奏着一首不绝的歌谣。

远眺石塘,219栋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门窗的雕花和房梁的木刻惊艳时光。作为明代万历年间的江南手工造纸中心,石塘镇盛产毛竹、水运便利,所造纸张品质上乘,许多贵重书籍字画因此得以传世,“江南纸都”“万里茶道第一埠”是石塘的生动脚注。

古码头、古城墙遗址、官圳、纸行、纸号等元素深嵌其中,不难想象那曾经纸商云集的热闹场景。

石塘镇还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走出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也曾关押过皖南事变中被囚的新四军将士,这里留下了方志敏、黄道等革命先烈的战斗故事和珍贵文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一阵熟悉的歌声从不远处传来。笔者将脚步停在了这首歌的词作者姚筱舟的纪念馆门前,村民卢志坚正在为游客讲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千年石塘,伸脚一踩就是明清砖瓦,伸手一摸便是红色文化。这里不缺故事,但如果没有像卢志坚这样的讲述者,石塘会缺少许多色彩吧。

木匠出身的卢志坚,在做学徒时经常听师傅讲茶叶之路、红军在石塘的故事。多年来,他潜心搜集石塘历史民俗资料,四处走访询问村内老人。从“为方便通行,房屋主人将两墙直角拐弯处抹平,叫拐弯抹角”到村内“养君泉”名字的由来,都被卢志坚细细挖掘,让游客在欣赏古建筑之美时还能体味熠熠生辉的人文历史。

“我曾向一些高龄老人了解方志敏的革命故事,然后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后来,这些老人相继去世了。”卢志坚遗憾地说,“传承历史文化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否则就会被忘记。”

一路缅怀、一路奋进,石塘唱着“红”与“古”之歌来到今朝。

“我们聘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为古镇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系统梳理出明清传统建筑200余幢,传统巷弄27条,古井15处,古树、古桥及古城墙100余处,并申请了专项保护资金对古村进行修缮和布展。”石塘镇政府负责人介绍。

在一所村镇小学门外白墙上,还保留着一块中国工农红军闽赣省委鼓励青年多读书的标语。卢志坚介绍:“在一次日常巡查中,看到一个包工头要把这些字刷掉,我赶紧上前阻拦,他不听,情急之下,我打电话报告给村支书,这才把它们保留下来。”

此外,石塘村紧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契机,打造红色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目前已建设了“四场六馆”。曾经的商贾云集之地,如今古会馆变新展馆,芝阳会馆变成了红色家书馆;石塘镇坑背街东祝宗祠改建为新四军整编纪念馆;将红色名人馆设在著名书画家饶草荣故居饶家宅院之中……

一位游客参观完红色名人馆兴奋地说:“在老宅中看展,还能体验新潮的AI相机设备,既沉浸又有趣!”

近年来,石塘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设了“游古镇、缅先烈、诵家书、听故事、忆整编、赏纸艺、品军魂、唱山歌、温誓词、走驿道”系列红色教育品牌。除了众多的家庭游、自驾游、亲子游等,2023年石塘镇还接待了各单位团体270余批次7000余人。

“现在来这里研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人多的时候,店里的位置都不够坐。”石塘人家饭店负责人周小梅将村民自产的葛粉、茶油等农特产品拿到饭店代售,帮助农民增收。据了解,石塘文旅发展带动了1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红色历史和古色底蕴助力古村建设,点燃了古镇发展“新引擎”。

“我们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合作拍摄了《红色石塘唱支山歌给党听》和《铁军铸魂》教育纪录片,邀请百岁老红军冯品荣到石塘小学上党课,让红色文化注入后代血液,生根成花。”石塘镇镇长王森介绍。

把革命故事编成歌曲,飞扬的便不止悠扬的旋律,还有编唱者的赤诚之心。不久前,来自周边学校的少年在此研学,他们注视着革命先烈铜像,感悟红色精神,一首首山歌再次回荡在石塘上空。

□ 田甜 文/图

责任编辑:复兴网江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