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辽宁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法治沈阳上攻坚突破!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复兴网辽宁 发布时间:2024-01-22
摘要:2023年沈阳市全力实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过去的一年 沈阳全市上下信念如磐、干劲倍增 圆满完成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12+1”赛道上 2023年沈阳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一起来看!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1”赛道2023年工作

2023年沈阳市全力实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过去的一年

沈阳全市上下信念如磐、干劲倍增

圆满完成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12+1”赛道上

2023年沈阳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一起来看!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1”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

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四场)

今日召开

市委改革办、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攻坚突破”“全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攻坚突破”“全力在打造法治沈阳上攻坚突破”等方面介绍相关情况。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张文晋介绍情况

我介绍一下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12+1”赛道中,聚焦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攻坚突破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去年以来,市委改革办会同市直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市获评中国政务热线40周年特别贡献城市、全国“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经验全国推广,“一网统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惠帮企@链上沈阳”等3项成果上榜中国年度改革案例,12345热线进社区全面铺开。

二是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沈鼓集团闯出混改新模式,入选全国国企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建立专职外部董事制度。组建沈阳汽车推进华晨集团合并重整计划获准,盘活原兴隆在沈5家门店,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举办“央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等系列活动,与中国中铁等央企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649.3亿元,营业收入359.6亿元,重点企业利润总额6.28亿元。

三是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区域性金融中心业务规模继续保持东北第一,新增3家上市公司。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1874户小微企业和733人新增投放贷款41亿元,为8428户小微企业和5398人贴息1.3亿元。首贷服务中心为519户首贷户投放贷款7.7亿元,贴息291万元。

四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纾解企业用地难题,“标准地”改革扩面至1637公顷全部完成区域评估。推进数据要素开放共享,首席数据官制度实现部门全覆盖。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成功获批。

五是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127.8万户,同比增长18.4%。推动228户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40户企业升级为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0户,均位列东北首位。

六是外资企业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制定实施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突破性举措22条,新设外资企业突破188家,中日产业园和中韩科技园分别实现新签企业5家。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重点围绕6个方面,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攻坚突破。

第一,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聚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突出问题,重点推进3项改革任务。一是提升“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服务质效,新增“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等15项“跨部门一件事”服务场景和“粮食收购资格备案”等50项“零材料”申报服务场景,95%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都市圈通办”事项累计达到200项。二是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服务全面升级,实现热线网格100%全覆盖,推进热线进社区工作向农村延伸。结合“冬日雪暖阳”等主题系列活动,开设“12345—9迎且”专线,受理旅游消费、餐饮住宿、交通出行、公共卫生等与游客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和诉求。三是精准回应企业关切,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拓展“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服务功能,推进水电气热信联合报装接入,工程项目审批逾期率不高于2%,真心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第二,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聚焦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重点推进2项改革任务。一是全面实施社会信用条例,强化信用评价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教师、律师、医师等重点人群职业信用档案,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率达到100%,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覆盖20个以上,切实落实信用修复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二是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开展基层政府政务诚信评价,政府失信案件实现动态清零,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评价率达到60%。

第三,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企业核心功能发挥不足、产业链融合度较低、活力效率不高等问题,重点推进3项改革任务。一是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健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长效机制,加大“两非”“两资”出清力度,开展精益化管理创新。到2024年底,力争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7000亿元,营业收入450亿元,重点企业利润总额10亿元。二是引导服务央企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健全央企与沈合作机制,重点推动新谋划的116个央地合作项目签约,推动燃气轮机总装等重点项目建设,招引中国诚通等央企在沈设立投资基金。三是健全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航空集团等根据需求开展经理层成员市场化选聘,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开展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

第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聚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3项改革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联系企业制度、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政商正常接触和交往。二是实施新生代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正负面清单,探索民营企业健康评价监测体系。三是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和精准化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到2024年底,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00户以上,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达到300户以上。

第五,创新财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机制。聚焦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求,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是深化科技金融,力争新增科技型上市企业2家以上。二是优化绿色金融,全年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三是完善普惠金融,力争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200亿元。四是发展养老金融,全年寿险公司保费收入达到310亿元。五是推进数字金融,提升征信平台数据清晰率,打造高响应、多维度、多形态的征信产品矩阵。

第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聚焦解决制约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重点推进3项改革任务。一是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标准地”扩面提效,推进沈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民公主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国家试点。二是推动技术要素转移转化,发布高校科研院所待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加快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力争国有产权交易额突破30亿元,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4亿元。

攻坚之年砥砺前行,攻坚之战使命必达。市委改革办将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把准攻坚方向,聚焦攻坚重点,主动攻坚担当,持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切实把改革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中贡献更多改革力量。

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金生

介绍情况

2023年,市委政法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等18家市直部门和各地区,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高标准要求,统筹推进“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62项重点任务,取得55项全国、东北和全省领先的亮点工作和突破创新成果。

一是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对牡丹社区“三零”工作法给予肯定。践行“两邻”理念,多福社区“1448”工作模式等4个案例成为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创新“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工作方法,获评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解决诉求70余万件,我市被评为中国政务热线40周年特别贡献城市。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居民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配备比例全省第一。高标准打造1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服务。

二是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落实“三清机制”,运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建成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惩处网络犯罪人数同比增长22.25%,命案现案和街面“两抢”案件分别连续5年和3年全部侦破,“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3.51%。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10个,抓捕犯罪嫌疑人123人。强化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突出抓好学校周边、商圈步行街、夜市等重点区域巡逻防控,荣获“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三是公共安全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高效运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建设成效位居全国18个试点城市前列,试点模式做法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完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7市1地应急响应协作机制,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应急规划任务。高质量完成43次重大活动应急安保任务,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多次被央视宣传报道。城市易积水点位“三警一队一长一组”防控机制全国推广。重大隐患整治工作各项指标及效果位列全省首位。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创城组织发动及药品监管工作在全国进行经验交流,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连续3年食品药品评议考核全省第一。

四是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紧盯“四清”专项攻坚等重点任务,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重大矛盾排查梳理工作。全面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省交办万件化访”台账案件上报化解率99.22%。积极践行“浦江经验”,领导包案化解率100%。“保交楼”工作完成全年目标。市属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始终严格控制在行业警戒线和管控线以下。依法依规化解地方到期债务,全市债务风险形势平稳可控。城商行、农信机构改革平稳有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围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30项重点举措,全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攻坚突破。

一是系统构建“五情”工作体系。建立由党委政法委统筹推动,法院、公安、信访、营商、网信部门结合自身工作,梳理分析突出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地区研究改进举措、协调处置化解的“1+5+N”工作体系。加快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整合区县(市)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建立科学高效机制,组织工作队伍,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化解影响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

二是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八类”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多发性传统侵财等突出违法犯罪,实现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不低于5%。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实现案件、损失“双下降”,打处、破案“双提升”。开展涉黑涉恶大起底大评查大清结专项行动,12337平台转办线索查结率100%。组织开展国省道、农村公路交通违法专项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隐患“五必上”完成率100%,全年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建立打防结合、专社兼备的毒品治理模式,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三是坚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压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有效防范化解涉众金融、房地产、劳动关系等重点领域风险,全年不发生群体性事件和极端案(事)件。深入开展“四季根欠”行动,实行欠薪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多措并举推进“保交楼”,扎实稳妥开展金融改革化险,推进城商行问题资产处置、第二批农信系统改革、非法集资案件化解和社区金融服务站建设。夯实校园安全管理和阵地建设,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是守护安全清朗网络空间。以“全链打击、生态治理”为导向,坚决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坚决深入开展“净网”行动,坚决整治网络乱象,坚决防止造谣炒作、煽风点火,依法铲除一批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严厉打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严格落实网上巡控措施,实现涉网案件线索核查率和重大网络舆情妥善应对处置率100%。

五是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出台《沈阳市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推动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区县。开展治本攻坚2024专项行动,盯紧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大宣传,全面消除存量重大事故隐患,实现事故数、亡人数“双下降”。优化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建立“实物+产能+协议”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实施全市应急能力评估,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4类突发事件60部市级专项预案,组织各级各域应急演练不少于500场。

六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锚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目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包保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包保覆盖率、督导完成率、责任书上传率“三率”100%。建立并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分类监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量达到4批次/千人,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是夯实社会基层治理基础。围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组织社区(村)主动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开展社区工作者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四百”活动,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推进志愿服务。每个“五社联动”示范社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不少于13个,全市打造示范社区特色品牌服务项目不少于30个,新增持证社工师不少于2000人。更新“电子装户图”信息,开展“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社区网格2024专项行动。

八是深化“三零”社区(村)建设。按照一张布防图、一块信息板、一张联络图“三个一”模式,打造300个示范点位,实现80%的社区(村)达到“三零”标准。配备专兼职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咨询服务。推广牡丹社区“三零”工作法、大东公安“前端警务”、康平县“四步八法”等经验做法,鼓励和支持基层发扬首创精神,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沈阳版。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为沈阳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市司法局副局长马春玲

介绍情况

我将2023年法治沈阳赛道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发布如下。

2023年,法治沈阳专项推进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牵头全市89家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高起点谋篇布局,高标准狠抓落实,高质量创新突破,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125项任务中,获得国家级综合性奖励8项,国家级层面推广经验19项,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项,省级综合性奖励25项,省级层面推广经验7项。

一、紧扣发展需求,制度供给保障取得新进展。一是推进“七市一区”现代化都市圈协同立法,签署《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开展协同立法的协议》,推动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效衔接、相互促进。二是坚持“小切口”精准立法,制定《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特色法规规章,及时废止《沈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4件法规规章。三是拓宽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咨询专家座谈会、论证会30余次。

二、强化创新赋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动我市50%以上地区和项目达到省级示范标准。二是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暨“清风执法”专项监督,以纪检监察“硬约束”和执法监督“硬措施”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共计排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线索、投诉举报、行政执法案件13.7万件,梳理问题112个,制定制度和措施183项,不断提升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共立案33起,查处危险化学品272.9吨,罚款70.1万元,移交刑事案件16件,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与环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三、坚持多措并举,司法公信力取得新提升。一是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质效提升年活动,出台市政法系统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件评查及行为认定办法,建立全市政法系统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诉求管理、问题核查、行为定性、执纪问责的闭环机制。二是围绕信用环境建设开展民事虚假诉讼专项整治,民事抗诉改判率100%;做好公益诉讼检察,推进“检察长+河长”机制建设,办理的监督整治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运行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有效保障辽宁7城市群众的用水安全。三是创新建立律师与法官良性互动互评机制,推动16家法院972名法官(助理)、480家律所6204名律师参与互评,全力打造法律职业共同体,获评全省法治建设先进经验。

四、聚焦法律服务,全民守法普法取得新成效。一是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与网络平台累计提供各类服务逾20万次,位居东北地区首位。深化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楼宇、进乡村、进社区工作,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各类活动5千余场次。开展“商会+律所”法治指引护航行动,被全国工商联评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百佳实践案例。二是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宪法、民法典等普法短视频208期,点击量达2.6亿余次。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12332名,建成市级法治公园,培育省级普法示范点137个。壮大普法宣传队伍,成立沈阳市雷锋普法车队,积极引导新领域新业态从业者参与普法工作。三是建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四级平台2689个,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1725人,实现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全覆盖。

2024年,法治沈阳专项推进组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围绕“以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引领带动,以法治社会建设提质增速夯基固本,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普法等四个方面着手,设定42项工作任务、52项主要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沈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一是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立法渠道。二是加强高质量制度保障,按照2024年度立法计划,围绕“六地”建设,开展立法工作。三是完善和加强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制度,做到规范性文件备案率达到100%。

二、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一是深化示范创建引领作用,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推进全域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高标准培育省级示范地区或项目。二是推进落实《辽宁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制度,推动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全覆盖。三是聚焦执法领域重点问题,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专项行动”“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费拖欠专项治理”“行政复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切实提升执法质效。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压缩涉企检查频次,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一是优化司法服务供给,制定完善政法单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完善企业合规制度,建立行业合规指引机制,加快推进中央法务区建设,提高对头部企业和重点园区法律服务质效,积极建设全国一流诉讼服务中心推行“互联网+”诉讼服务新模式,实行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二是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重点整治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制假售假,恶意抢注名人商标等问题,推动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三是健全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推进完善条线监督、法律监督和纪检监督机制,建立类案强制检索制度,深入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行动,建立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跨部门定期通报机制,强化线索核查和错案纠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深入开展违反“三个规定”专项整治行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专项整治行动,非法侵占代收货款专项整治活动,破坏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四、进一步培育全民法治素养。一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落实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二是抓住青少年等重点对象,推动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法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法治解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三是大力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天地和法治公园等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智慧普法”工程,创作推出多种类法治文化作品。四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稳步提升。

(沈阳发布)


责任编辑:复兴网辽宁

上一篇: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