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内蒙古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永远的骑兵·第五篇】 父女两代作家的骑兵情怀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复兴网内蒙古 发布时间:2022-06-02
摘要:【永远的骑兵·第五篇】 父女两代作家的骑兵情怀

  著名蒙古族女作家萨仁托娅

  战友情

  萨仁托娅的父母都是骑兵出身,所以她从小就是听着骑兵的故事长大的,记忆中都是关于战士、战马的故事。1996年,为拍摄一部关于父亲的纪录片,萨仁托娅陪父亲回到家乡。父亲在老家山坡上给她讲述当年自己童年生活及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讲述自己和战马的故事。父亲深爱着家乡,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山山水水,从来都是家乡的名字。

  还让萨仁托娅记忆深刻的是父亲与战友们的相聚。当时,几个骑兵战友从牧区骑马赶来看望父亲。萨仁托娅清晰地记着当时的场景——远远地就看见两匹马飞驰而来,马还没有停稳,他们就已飞身下马,把萨仁托娅看得目瞪口呆,不禁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们都已经是两鬓染霜的老人啊!他们个个腰杆笔直,目光矍铄,在部队留下的烙印一辈子都不会磨灭。当年他们在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做了一辈子牧民,甘于平淡生活,从不将自己的功勋挂在嘴上。

  一位叫做吉日嘎拉的老骑兵解开蒙古袍的衣襟,露出了里面的旧军装,他说自己每次见战友都要穿着这件军装,平时可舍不得穿啊。军装左胸上的军牌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红领章上还有骑兵特有的标志:蹄铁上交叉着战刀和骑枪。

  老战友们围坐在蒙古包里,就着烈酒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老人们讲起他们奔赴辽沈战场前夕,离开故土时骑兵们都在口袋里装一把家乡的土,这一把黑土带着年轻的战士们眷恋情愫,他们就是为保卫这片土地而血洒征程的。回忆起这些往事,父亲说“现在,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得让孩子们了解。”那天晚上的情景,永远定格在萨仁托娅的脑海里。

  为了父亲的心愿

  萨仁托娅开始创作骑兵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是源于父亲的心愿。父亲晚年时,有一次在看电视时说,如果能将骑兵的历史搬上荧幕那该多好啊!这句话深深打动了萨仁托娅。从那时,她便萌生了创作一部反映骑兵故事作品的想法。

  2012年,萨仁托娅开始了创作。此时的父亲患上了脑梗,不能够为萨仁托娅提供更多素材。萨仁托娅很后悔以前没有跟父亲多问一些骑兵的故事。她开始翻阅浩瀚的历史资料,走访许多老骑兵们。萨仁托娅发现,那些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的年轻的骑兵战士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每个人身后都有着闪亮动人的故事。“我发现的太晚了,骑兵的故事是一个创作的富矿。我应该更早地挖掘和创作才对。”萨仁托娅惋惜地告诉记者。

  2019年,萨仁托娅和李东东合写的长篇小说《远去的战马》出版,这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内蒙古草原上以英雄苏克为代表的一支骑兵部队,从伪满时期的自卫抗日,到抗战胜利后接受解放军收编,成为一支英勇的解放军骑兵部队,为民族解放和全国解放浴血奋战的历程。

  小说的扉页上深情地写着“献给为共和国诞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内蒙古骑兵”。这是萨仁托娅献给父亲的作品,也是写给父亲那一代骑兵的作品。热爱草原、敬畏自然、英勇无畏、追求民主和自由、对战马有着亲人般的感情,这些都是父辈们身上闪光的品质,也是萨仁托娅创作的源泉。

  萨仁托娅在创作过程中,将父辈的故事、父辈的精神融入到作品主人公身上,深深地打动了读者。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内蒙古艺术学院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

  如今,很多骑兵前辈们都已离去,带走了一段段浴血的历史记忆。但骑兵的英魂,还在辽阔的草原上、在蔚蓝的天空中,在每一个草原人的灵魂里。父辈不在了,后人们依然在前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前辈们的初心和使命。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娜

  在骑兵部队时的阿·敖德斯尔

责任编辑:复兴网内蒙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