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四川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 278位烈士的名字叫“娃子”和“女子”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复兴网四川 发布时间:2021-06-21
摘要: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钟雨恒 谢颖 李兴罡 陈彦霏 陈羽啸 李佳雨)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今年7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建成87周年。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钟雨恒 谢颖 李兴罡 陈彦霏 陈羽啸 李佳雨)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今年7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建成87周年。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特别报道组来到这个全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亲手为战友修建的陵园,缅怀先烈,寻访英烈后人。

  陵园最顶端,矗立着一面黑色大理石筑成的纪念墙,墙上镌刻着7823位烈士的名字。还有17225名烈士的墓碑上没有名字,被人们称为“无名丰碑”。

  站在纪念墙前,目光所及之处,一排排名字里,不少烈士的名字叫“娃子”和“女子”,如“张长娃”、“李娃子”、“陈女子”等。有的则叫“猫娃子”、“狗娃子”、“猪娃子”…… 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烈士目录统计,纪念墙上7823位烈士中,叫“娃子”的有202位,叫“女子”的有76位。

  通江县党史研究者张乾金告诉记者,过去,穷人家娃娃从出生后,一般只有小名。家里人称呼他们时,总会带上“娃子”和“女子”这样的后缀。这是长辈对小辈的昵称,也是川北地域文化特色。

  纪念墙上的娃子,究竟是谁?

  2021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一文指出,1932年10月,由于未能打破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于1932年12月翻越大巴山,进军川北。据张乾金查证,当时,红军在川北苏区创办列宁小学,让成千上万“娃子”和“女子”读书识字,担负一些战勤任务。“娃子”和“女子”们到了适龄阶段,便加入红军。

  在部队,他们沿用“娃子”和“女子”的名字。不幸牺牲后,记录者便按“娃子”或“女子”,记录下他们的名字。

责任编辑:复兴网四川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Copyright 2015-2020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