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山东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逆向回归:年薪60万抵不住乡愁

来源:大众新闻 作者:复兴网山东 发布时间:2024-01-08
摘要:从国企辞职,牛连胜流转了数千亩农田,回乡种地;年薪60万没留住韩阳,看过了城市的喧嚣,他决定回农场种蘑菇;卢鹏回乡养了上千头梅花鹿,玉皇山下呦呦鹿鸣,他是那领头的“鹿王”……曾经,他们像很多农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梦想着走出农村。田野里的“诗和远方”1月5日

从国企辞职,牛连胜流转了数千亩农田,回乡种地;

年薪60万没留住韩阳,看过了城市的喧嚣,他决定回农场种蘑菇;

卢鹏回乡养了上千头梅花鹿,玉皇山下呦呦鹿鸣,他是那领头的“鹿王”……

曾经,他们像很多农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梦想着走出农村。而今,他们与不少走出农村的青年一样,选择回乡创业。

有调查显示,我国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中有九成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从“走出农村”到“逆向回归”,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做“新农人”?

田野里的“诗和远方”

1月5日,济南胡家岸水稻种植合作社里,牛连胜正与雇工们检修和保养农机。农闲时节做好准备,年后就可开展春耕。

可就在10多年前,牛连胜的梦想还是“走出农村”。

牛连胜(右一)和雇工们在检修和保养农机

1985年生人的牛连胜,父辈都在土地里刨食,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牛连胜见过他们的艰辛,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城里发展。

2007年从学校毕业后,牛连胜如愿以偿地进了城里工作,他做过保险行业,后来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

离家越远,乡愁越浓。在外打拼的那些年,牛连胜总对家乡念念不忘。随着父辈的年纪越来越大,地里的农活已力不从心,牛连胜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回家种地。

2012年,牛连胜回到了黄河滩边的故乡——济南胡家岸。他准备用他在外多年积攒的学识和眼界,在这里大展拳脚。

就这样,牛连胜成为村里的“新农人”,他从父辈手里接过了村里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和合作社里的400多亩土地。

要怎么做?很多人都在看着他。

牛连胜发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进了工厂,愿意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父辈的帮助下,牛连胜将附近村子里的土地流转了过来,合作社规模扩大了10倍,达到4000多亩。

这么大片的土地,能种得过来吗?其实牛连胜早有盘算,他要告别老一辈的种地方式,发展机械化。

慢慢地,合作社机库里的农机越来越多,有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等各类机械50余台。不仅如此,合作社里还购入了水稻烘干、加工、包装自动化生产线。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助力下,早晨收稻,晚饭即可新米下锅。

在诸多农机里,牛连胜最宝贝的是去年新购置的3台无人机:1台无人插秧机,1台无人植保机和1台无人拖拉机。在去年的水稻种植和收割中,这几台无人机让乡亲们开了眼界。“现在种地都不用人了?”乡亲们感叹。

去年秋收时节,合作社无人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场景。受访者供图

牛连胜以插秧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插秧,一人一天也就能插2-3亩地;用插秧机的话,一台一天能插30亩地;用无人插秧机的话,理论上可以24小时工作,不仅省了人工,而且效率更高质量更精确。

牛连胜流转来的4000多亩土地,并不都种水稻,那些黄河水不易浇到的地块,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用来种水稻的约有2000亩。即便是这2000亩水稻,销售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牛连胜在稻米品质上下功夫。2020年11月,在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胡家岸水稻种植合作社的“黄域”牌黄河大米战胜五常大米等近50种品牌大米,夺得了博览会金奖。自此,黄河大米出了名,原先一斤只能卖2元,现在能卖到4-5元。

每到水稻收获时节,牛连胜总爱到稻田里去转一转。那千亩稻花香,就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

大棚里的“南菇北种”

韩阳小时候没见过猪,以至于当他第一次见到猪的时候,就跟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一样兴奋。

1986年韩阳出生在济南郊区的农村,但很小的时候村子就拆迁了。后来,父亲在济南市郊建了个占地300亩的农场,他也因此接触并喜欢上了农村和农业。

但韩阳的第一份工作与农业无关。2008年,走出校园的韩阳先是在烟草公司工作。这份在别人看来十分令人羡慕的工作,韩阳却觉得有着乏味。后来,他转到酒店物业行业,可刚做了2年多,就听到农场亏损的消息。2019年,大棚房整治,农场亏损100多万,22个大棚面临荒废。

或许是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但更多的是对家乡的那份眷恋,韩阳决定回乡接手农场。

为了挽留韩阳,原公司的股东们开出了60万的年薪,却也没能改变韩阳离开的决心。韩阳给出的理由是,“喜欢家乡的田野,喜欢接受挑战”。

接手一个亏损的农场做农业,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久之后,韩阳就有点后悔了。2020年,他花了半年时间做调研,想要给农场发展找到一个新方向,但却找不到出路,用他的话说,“做农业太难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食用菌行业,尤其是在了解了羊肚菌的发展前景后,仿佛找到了拯救农场的钥匙,他下定决心种植羊肚菌。

韩阳检查羊肚菌大棚里的营养包

2024年1月4日一早,韩阳像往常一样,驱车50多公里穿越半个济南城,到市郊的农场上班。那里有他刚种下半个多月的羊肚菌大棚。

“地温6度,还行。”来到蘑菇大棚里,韩阳看了看插在地里的温度计,又对地上的营养包做检查,在菌种发菌期的关键时期,他要确保不出任何意外。

韩阳种植的羊肚菌,因富含多种氨基酸,被称为“菌中之王”,常被用来制作西餐的高档调料和菌汤包,售价也极高,干品一斤能卖到四五百元。“羊肚菌与其它蘑菇种植不一样,它必须在仿野生环境下才能生长,对温度环境和管理技术要求苛刻。”说起羊肚菌的种植,韩阳滔滔不绝。

“羊肚菌最早是在我国的云贵川地区种植,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南方才能种植的蘑菇品种,实际上这种蘑菇在北方同样可以种植,甚至产量更高。”韩阳介绍,2020年末,他试种了4个大棚的羊肚菌,结果亩产超过了1000斤,亩产效益达到5万元。要知道,南方地区的亩产最高也就800斤,这给韩阳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去年,韩阳的羊肚菌大棚收获场景。受访者供图

在之后几年的种植中,韩阳又把亩产提高到了1500斤。在与其他种植户分享时,不少人说他“吹牛”,但韩阳并不在意,今年,他的目标是把亩产提高到2000斤。

不光种羊肚菌,后来韩阳还成立了食用菌行业协会,让食用菌生产技术、栽培技术管理、产品品质、市场竞争都有迹可循,走向良性发展。如今,韩阳与济南的10余家农场达成合作,与北京大兴、江苏盐城等地区农场也有合作,为其进行食用菌技术指导。

回头看,韩阳觉得,做个“新农人”也不错,只要找准了发展方向,做农业也是大有可为。

玉皇山下呦呦鹿鸣

站在济南玉皇山顶,向东北方向望去,8公里外的济南卢家寨是卢彭出生的地方。

1982年出生的卢彭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砖厂,烧出来的砖可以用来建房子。这或许是后来卢彭做建材生意的最初引导。

然而,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取土烧砖已不可持续,那个占地有近百亩的砖厂渐渐地就荒废了。

2009年,卢彭决定从建材生意抽身,回村搞养殖。他说他的决定并非冲动,“一方面废弃砖厂可以转做养殖厂,另一方面,村里有几千亩农地,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可以做饲料。”

1月4日,卢彭和他的梅花鹿养殖场

可是养什么呢?养梅花鹿。从小喜欢梅花鹿的卢彭,要做村里的“鹿王”。可这“鹿王”没那么好当,没有养鹿经验的卢彭栽过不少跟头,也吃过不少苦。

玉米秸秆储存不当发霉,吃了霉变的秸秆饲料,鹿死了;给鹿喂食玉米,以为吃得越多长得越快,却忘了鹿是反刍动物,鹿胀死了;不分公母的圈养,发情期公鹿打架,鹿撞死了……

卢彭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熬夜捡鹿胎。鹿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但生产后的母鹿为了下奶和消除被野兽追踪的气味,会吃掉鹿胎。由于母鹿生产一般是在晚上,为了能捡到鹿胎,要熬夜盯着母鹿,有时整宿都不能睡觉。

喜欢梅花鹿跟养梅花鹿不同,养梅花鹿跟靠梅花鹿挣钱又不同。为了将鹿产品推销出去,卢彭跑过药厂、酒店以及企业,吃尽了闭门羹。好在产品品质过关,销售渠道慢慢也就搭建了起来。

学费交够了,该吃的苦也吃了,后边的发展就顺利多了。从最初的50来头鹿,逐步繁殖到数百头,卢彭养的鹿数量越来越多,砖厂改造的养殖厂已经盛不下了。

2013年,卢彭承包了西沙沟村玉皇山南侧的300亩荒坡,作为新的养鹿基地。从此,玉皇山下有了呦呦鹿鸣。

经过数年发展,卢彭已有存栏梅花鹿上千头,不仅如此,从鹿茸、鹿肉到鹿鞭酒、鹿保健品等,卢彭发展起了一条鹿产业链,年营收达到4000万。卢彭成了名副其实的“鹿王”。

卢彭鹿产业链上的各种产品

这么多年下来,卢彭觉得搞农业养殖不容易,但对于回乡做“新农人”,从未后悔过。他承认自己有乡土情结,但他认为做农业不能只靠情怀,“要能吃苦肯吃苦,才能有钱赚,才能有大发展。”

(大众新闻客户端 修从涛)


责任编辑:复兴网山东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