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滚动

旗下栏目: 滚动 5G 数码 智能 IT 家电

黑龙江“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科学家讲龙江故事报告会举行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复兴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5-30
摘要:5月27日,黑龙江“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科学家讲龙江故事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报告会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会上,谢礼立院士、廖振鹏院士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智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启动。活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通讯员张雪蕾

5月27日,黑龙江“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科学家讲龙江故事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报告会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会上,谢礼立院士、廖振鹏院士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智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启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智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启动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科协主席庞达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寄语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吴善超视频致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工力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山有致辞。黑龙江省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柏涛向黑龙江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倡议。黑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晓燕主持活动。

庞达致辞

庞达致辞表示,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六个龙江”“八个振兴”“九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任务,这既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描绘的宏伟愿景,也是黑龙江省人民的所思所盼。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科技为有力武器,引领发展、战胜困难,这就需要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勇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开拓新局面,在建设创新龙江方面展现新作为,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再创新辉煌。

谢礼立院士寄语

谢礼立院士说,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科学没有国界,但“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更要有责任和担当。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有科研精神,耐得住寂寞,有“坐冷板凳”的勇气,脚踏实地做事,勤勤恳恳搞科研;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为建设创新龙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张晓燕主持活动

张晓燕表示,黑龙江省科协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实质,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家们为榜样,扎根龙江、奉献龙江。黑龙江省科协将进一步打造龙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好“科技之星·闪耀龙江”——黑龙江科学家精神主题展,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激励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勇攀高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贡献科技力量。黑龙江省科协要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积极选树、表彰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吴善超视频致辞

吴善超指出,自2010年起,中国科协会同11部委持续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目前已启动近600位科学家的采集工作,黑龙江已经开展17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谢礼立院士和廖振鹏院士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谢礼立院士是我国防灾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防灾减灾理论被国际广泛接受。廖振鹏院士毕生致力于结构动力学、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系统识别等研究和教学,取得丰硕成果。整理两位科学家的学术史料和感人事迹,将更好地丰富我国科学家史料库,为老科学家采集工程建设提供重要资源。

李山有致辞

李山有表示,谢礼立院士和廖振鹏院士就是工力所老一代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耐得住生活寂寞,守得住科研初心,把青春献给了国家,把精力献给了事业,为我国地震科技进步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永远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学习楷模。工力所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努力配合谢礼立院士、廖振鹏院士做好学术成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期待采集工作早日结出硕果。

孙柏涛发出倡议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礼立院士的学生温瑞智,讲述了谢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张喜娟以《科研助力“大粮仓”,扎根黑土绽芳华》为题,从青春与科学的相遇、相识、相知和相守四个方面展现了一个龙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经历。

(图片由马世德拍摄)

责任编辑:复兴网科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