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国内

旗下栏目: 热评 时政 国际 国内 军事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五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复兴网综合 发布时间:2021-10-12
摘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五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他们步履不停,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体察民情,为民代言。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题: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五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他们步履不停,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体察民情,为民代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集体采访,五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以“云上”交流的方式,分享履职故事。

  曾经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和痛苦记忆,深深扎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的心里。“我从小恨透了风沙,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沙魔’。”

  石光银童年生活最深刻的印记,就是“飞沙走石”和“搬家”。一场场风沙过后,庄稼、房屋都被沙子给埋了。记忆中,他的父辈搬了九次家。

  三战“狼窝沙”时曾两战两败,严重挫伤了治沙人的积极性。每每遇到困难,石光银会想到被沙子吞噬的童年伙伴,想到在风沙中艰苦生活的百姓。“风蚀沙埋,他们连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治住沙子,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为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人物,石光银40多年来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荣获“七一勋章”。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将治沙进行到底。”他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老共产党员,更要履好职,将治沙与致富、乡村振兴相结合,发扬老黄牛精神,创造更大价值。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设在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了长宁区虹桥街道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

  “立法走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走出了家门,敞开了心门。”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通过参与,居民们对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更主动地用法治思维商量和解决问题。

  十多年前,朱国萍向居民公开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开机。如今,“萍聚工作室”作为朱国萍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就设在马路边。“人大代表与老百姓之间‘零距离’!”

  小区里“停车难”成了“老大难”,怎么解决?朱国萍把物业、业委会、有车族、无车族召集起来,商量出“绿化上墙”方案,腾出近200个车位。“用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的难题,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生动案例。”

  四子王旗,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透过手机镜头,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朝勒孟向记者们展示了帐篷外的草原景象。

  “嘎查”是蒙语中“村”的意思。朝勒孟所在嘎查总面积464平方公里,有草场69.6万亩。他带领嘎查牧民,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从等待“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搞旅游,搞活了经济,也解放了思想。牧民布日格德,曾因羊价下跌欠了不少债,2016年办起牧家乐后,一年纯收入10万多元,当年就还清了债务。如今,全嘎查105户牧民已有80多户建起了牧家乐。

  “我们嘎查脱贫了,牧民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说只要坚持跟党走,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朝勒孟说。

  草场是牧民的命根子。过去,由于过度放牧和干旱等自然因素,四子王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今,在朝勒孟带领下,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美丽与发展双赢,“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草原,这是牧民长久富裕的根本。”

  建成环村公路,依靠传统畲寨开发乡村民宿和传统美食,发展乡村旅游……谈起村庄变化,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如数家珍,仅2020年村里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我会继续聆听群众心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对于未来,她已经有了计划。

  “下一步,我们还要全力‘引凤归巢’,让农村成为前景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在外创业打工的群众回家创业,成为新型农民。”兰念瑛说。

  罗应和就是回乡发展的典型。

  2015年,外出务工的他创业失败后回家务农。老家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不通自来水,不通硬化路。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少群众对搬离故土心存焦虑,罗应和第一个签下了搬迁协议。他走家串户,给村民们讲政策、算细账,并带头拆除了自家旧房。坚定了信心的乡亲们,全部签下协议,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

  2016年11月,安置点设立新民社区,成立党支部,罗应和被选为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人住下,如何让心留得下?罗应和对接相关单位和机构,探索开办移民培训夜校、搭建社企供需平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让搬迁群众不仅安了家,更安了心。

  搬迁5年多来,新民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多元,是搬迁前的3倍,“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罗应和说,未来路还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更感责任重大,要及时将搬迁群众的殷切期盼传递上来,把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达下去。

责任编辑:复兴网综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