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时政

旗下栏目: 热评 时政 国际 国内 军事

新华全媒+丨从手机喷灌到“一季双收”——种粮“老把式”的新体验

来源:新华网 作者:复兴网综合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要:新华全媒+丨从手机喷灌到“一季双收”——种粮“老把式”的新体验---金秋时节,午后的阳光依旧热力十足。记者走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南陵村的小路上,只见玉米和大豆相间,整齐排列,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种特别的甜香味儿越发浓郁。

  新华社郑州9月23日电 题:从手机喷灌到“一季双收”——种粮“老把式”的新体验

  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金秋时节,午后的阳光依旧热力十足。记者走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南陵村的小路上,只见玉米和大豆相间,整齐排列,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种特别的甜香味儿越发浓郁。

  “这是打碎的玉米秸秆的味道,城里可闻不到。”种粮大户、商水县枫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邱守先笑着说。瘦高的他,脸上晒得黑里透红,正在地头看玉米收割机卸货,金黄色的玉米棒滚落着装满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

  9月22日,玉米收割机将收获的玉米倒入小四轮拖拉机车斗内。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初步测产,玉米亩产量在1200多斤,大豆在240斤以上。”邱守先说,“一季双收”超出了预期。

  负责收割的是40岁的南陵村村民邱献军,他开着收割机在复合种植田里来回穿梭,显得游刃有余。

  “大豆还得等几天才机收,地里还有很多智慧农田相关的设备,开收割机时得稍微注意避开点儿。”邱献军说。

  9月22日,邱守先在查看收获的玉米。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今年是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种粮“老把式”邱守先也是头回尝试。一开始,县里号召搞复合种植,他还是有些顾虑的,“周边大豆种植户出现过颗粒无收的情况,村民这几年都不敢种了。”

  收割机在邱守先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里作业(9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试试吧,起个带头作用。”邱守先说,尝试的勇气来自农技人员全程指导,还有一点自己多年种地的经验。

  3月22日,邱守先在用手机操控水肥一体机对农田进行灌溉。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2020年,商水县在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万亩核心区内安装了覆盖1.07万亩农田的自动化灌溉设施,大量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浇水这个大难题被水肥一体机解决了,关键还是用手机操作的,这可比之前方便太多了!”邱守先尝到了甜头,尤其是今年,小麦大丰收,他还给村集体和农户分了红,秋庄稼也经受住了高温干旱等重重考验。

  9月22日,邱守先在查看即将收获的大豆。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对于这次试种,邱守先总结道:“不但实现了增产提效,还能以种代养,倒茬有助于土壤改良,这个收益是长久的。”

  谈及明年,邱守先信心满满,准备结合今年的经验继续搞复合种植,“肯定能种得更好。”

  今年以来,商水县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助力粮食稳产增收。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介绍,该县现有耕地面积142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1.5万亩,今年夏种玉米95万亩、大豆10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目前大豆玉米长势良好,有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加一季大豆”的目标。

  9月22日,邱守先在叮嘱邱献军(右一)田间作业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休息片刻后,机器再次启动,邱献军驾驶着收割机转移到旁边的一块地,只见收割机一头扎进玉米地,快速运作起来。

责任编辑:复兴网综合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