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滚动

旗下栏目: 滚动 非遗 收藏 书画 拍卖 宗教

以中华美学精神激活当代文艺创新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复兴网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以中华美学精神激活当代文艺创新

  党的二十大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中华美学精神源自悠久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气派在审美层面的体现。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意境深远”是中国传统诗画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创作是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正如清代画家笪重光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就使得中国传统诗画艺术的境界主于“意境”之美。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通过意境的创构,将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表现出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艺术世界。画家和诗人用笔墨丹青描绘的“意境”,是艺术表现里“情”和“景”的交融共鸣,是创作者灵魂深处生发的顿悟和震动,源于其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洞察。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可以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也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实体能够如量传达的。艺术家内心涌动的情感气韵,只有通过大自然山川草木、云烟明晦的生动变幻,才足以表象。

  “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不仅是传统文艺作品审美价值呈现的最高境界,也在成为电视艺术创作的审美风尚。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要立足当代实际、展示时代精神,将“传统”与“当代审美旨趣”结合,将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融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艺术家都是时代之子,都要透过时代风格展现时代精神与民族风貌。中华美学精神并非仅是深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遗产,更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新的鲜活元素。当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传统文化精髓被注入到当代性的表达形式中,中国艺术才会真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与美学魅力。

  近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时代新生”,积极探索多元视听表现形式,推出了《美术里的中国》《艺术里的奥利匹克》《诗画中国》《大师列传》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文化节目,生动诠释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内涵。其中,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采用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列传”笔法,从艺术史的视角讲述了郑小瑛、范扬、冯大中等七位新时代艺术大师在创作之路上不断求索的“心灵史”。节目充分运用当代前沿数字技术,将艺术创作融入虚拟VR空间,对经典画作中的意境进行了“虚实转换”,在荧屏上营造出山水灵动、鱼鸟跃然的“沉浸式意境”,带给观众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沉浸式美学”。在画家王明明这集节目中,制作人员结合实时渲染的虚拟场景,将晴空一鹤排云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生动表现出来,使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黄河奔腾而下的速度与力量。在画家冯大中这集节目中,主创团队运用前沿技术制作出主持人和画家步入山林以及老虎饮水的场景。一弯新月高挂上空,一只老虎正在低头饮水,潺潺的流水声配合着老虎悠然自得的神态,整个场景充分还原出中国画名作《晓风残月》描绘的那种静谧和谐的意境之美。

  新时代呼唤伟大作品,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当代文艺创新应当以中华美学精神作为渊源和内蕴,以当代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重塑“传统”、激活“传统”,从而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转化为具有当代精神和当代价值的艺术精品。

  在新时代文艺的伟大实践中,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形式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复兴网文化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 乡村文化重塑的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