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戏剧

旗下栏目: 娱乐要闻 明星 电影 电视 综艺 音乐 戏剧

作家观察 | 侯磊:是什么把戏曲圈起来了?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作者:复兴网海南 发布时间:2021-12-03
摘要:编者按: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紧密交互,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带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表征。就此,围绕科学、艺术、心理、医学、伦理、环境等相关议题,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

  编者按: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紧密交互,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带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表征。就此,围绕科学、艺术、心理、医学、伦理、环境等相关议题,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邀约我国知名作家、诗人、学者,联袂推出“作家观察”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回顾传统文化的“出圈”路径,我们不难想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普及的壁垒。

  文化的表达形式层出不穷。近年来,传统文化频频“出圈”,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从2016年的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推出的节目《唐宫夜宴》,都成功打破了文化传播“壁垒”,其策划推出的文化产品深入大众;再例如当下,“上戏416女团”就是凭借一曲京腔翻唱的《赤伶》成功出圈的文化案例,“上戏416女团”的文化“出圈”仅是偶然吗?传统文化“出圈”的背后是什么呢?

  本期,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专访知名青年作家侯磊,带来他的观点:

  侯磊,北京人,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热衷于北京史地、民俗、戏曲、掌故等的研究。著有长篇小说《还阳》,中短篇小说集《冰下的人》《觉岸》,北京非虚构三部曲《声色野记》《北京烟树》《燕都怪谈》,文史随笔集《唐诗中的大唐》《宋词中的大宋》等。有部分作品改编成影视及译为外文发表。

  1、 侯磊老师您好,从“上戏416女团”案例而言,这群女孩以创新的形式将传统京剧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许多青年观众,您认为她们“出圈”的原因是什么?

  侯磊:因为她们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很新颖、很炫,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非常的短平快,能成几何形式扩散开。如今新媒体的传播已经倒推在影响创作了,并渐渐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艺术,也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即不同的出圈方式。

  但这些女孩的作品有个问题:她们唱的戏歌儿,比正经戏曲在难度要低上很多。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展现过程:主题的深度,演出技巧的难度,表现方式的多样性……都要有。她们恰恰大大简化了戏曲,太简化了就没生命力了。真唱段《锁麟囊》的“春秋亭”,跪在舞台中唱大段的《三堂会审》,《探母》里干板剁字的对唱,练一段扔、接、拍、拨、磕、踢、蹬、绕等技法全面的武旦打出手,在《挡马》一出里展现椅子功,《别姬》里那段剑套子的火候怎样了?能不能扎上大靠三张桌子下高……那样好才是真好。

  这里存在着何为本,何为末的问题。举个例子,有的戏校教学时有小品课,学生要学演小品——这种小品最初是训练话剧演员的,要演员在十几分钟内演一段故事,后成为晚会最常见的形式。固然它对学班表演有作用,但不可本末倒置,只上好小品课不算好的唱戏的。

  2、 传统文化的式微,您认为传统戏曲应如何借力新媒体技术,实现传承与发展?

  侯磊:戏曲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首先是歌唱艺术。老观众都不说去看戏,都说去“听戏”。唱念做打舞,首先听的是唱,之所以那么咿咿呀呀地唱,是因为这么唱好听,有味儿,有值得琢磨的地方。戏曲之曲,即是唐诗宋词元曲之曲的。古人用这种歌舞来演故事的方式来酬谢神明,人是分享神宇,接受教化。拿起八百年前关汉卿的《单刀会》,按照昆曲的腔调张嘴就唱,几乎不用改动,这才证明中国文化流传至今,古典文明曾存在过。

  戏曲自古以来一直在打破、横扫所有的圈层。中国现存有南宋朝的三个相对完整的南戏剧本:《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都收入了《永乐大典》,同样是全民看戏。过去没有不听戏的,“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满城争唱叫天儿”,从皇上到拉洋车的,谁还不会两句呀?从乾隆帝开始,在每年腊月二十四祭灶时,在坤宁宫跳萨满之前,乾隆帝要坐在大炕上亲自打鼓唱《访贤》,成为一种礼制。清末民国时康有为爱听《单刀会》,梁启超爱唱《桃花扇》,徐志摩最迷杨小楼,瞿秋白还教丁玲唱《游园惊梦》,汪曾祺能写会画,能吹笛子拉胡琴,会的戏比现在演员都多……胡适当年有个好玩的事,是他爱听京剧,可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后,他只好一边写文章批判旧剧,一边偷偷地到戏园子里听戏,还写到日记里了。

  侯磊唱昆曲,由昆曲名家张卫东先生擫笛

  有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是什么把戏曲给圈起来了?

  戏曲武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过去的常识。新媒体让社会重归传统文化、戏曲的文化氛围中,应努力把观众请回剧场或庙台,让人们还有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时,村里搭台子请班子,甚至能在古戏台上唱戏的观念,那才是霓裳续咏,延绵不绝。

  3、 实则一部戏剧时长通常超过一小时的,而当下短视频传播一般不过一分钟,在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您认为如何让观众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戏曲文化?

  侯磊:时间不是问题。过去唱戏是晚上六点半就唱,夜里十二点以后才散,梅兰芳那样的名角儿得十点钟才上场了。一座城市能有大小几十个剧场在演出,因此过去戏曲的剧场数,剧团数,从业者数量都很多。演戏讲究一定时期内不能翻头,即不能重复。对于观众,有时候戏曲是个伴听的状态,那戏曲味儿熏着,熏久了就有文化了。

  片段是让观众来入坑,先从听冰块就凉水般的“叫小番”开始,看了西皮流水、西皮快板,或者看到摔僵尸、翻吊毛、下高、折跟头以及武打片段,甚至喷火,变脸、耍牙等特技时,久而久之肯定想听整出的戏,连戏曲晚会那种一人一段的段儿活,都觉得没意思了。

  侯磊,唱单弦八角鼓

  在碎片化的时代并不影响真正的爱好者。应该像从前一样,鼓励票友唱整出的戏,唱清音桌,大家都围坐桌前分包赶角儿地唱,必然会有那种所有角色都会的大拿来坐镇,没人来唱的角色都归他。研究戏曲要能唱,能演,能讲,能说,能写,能伴奏,早日六场通透,文武昆乱不当,这才是戏曲爱好者和研究者。

  4、 您认为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戏曲传播的文化性、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侯磊: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是矛盾,就像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不是矛盾,戏曲文化的博物馆化与市场化也不是矛盾一样。

  越好的艺术越值钱,越能卖钱,从业者越能挣钱,自然有人爱,有人学。用不着搞非遗,它自己就主动承传了。艺术越差越不值钱,自己也就消失了。要让戏曲的运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它自己往好了转起来。

  现在唱戏赠票的时候太多,把观众培养坏了,以后谁都不花钱买票了。拿赠票的观众,不论台上演到多最关键的地方,一看手机到晚上十点二十,都起堂了(站起来走了)——再晚赶不上地铁末班车了。这对演出秩序,演员心态都不好,真差那么几十块打车钱么?北京自古以来以花钱请人看戏为荣,过去拿赠票是不好意思请人去看的。就像认识作家,人家可以主动送你书,但你不能找人家要。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鼓励正常的文化消费,才能达到商业性、文化性和公益性的平衡。

  5、 您认为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的创新和内容形式的创新哪个更重要?

  侯磊:我认为都重要。我是搞创作的,重点谈内容形式的创新,这是非常非常难的。绝大多数创作者创作了一辈子,艺术上并没有多少创新的东西,只是在完成工作,能创新并立住的才是大师。

  戏曲和新媒体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戏曲就是新媒体。

  戏曲自从有的那天,就要靠编新戏活着,它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不创新、难创新就意味着这门艺术的没落。

  我最近在看《川剧传统剧目集成》,专门有《时事时装戏剧目》,收录了各种奇葩剧目;又看文明戏作者朱双云,在汪精卫活着的时候,就出版剧本《汪精卫卖国丧身》,汪精卫是生行应功,按丑角儿来扮。翻译家钱稻孙作有杂剧剧本《但丁梦》,也令人遐想但丁在戏曲里的扮相。民国时有京剧《罗宾汉》,把世界名著改编成戏曲。因为戏曲是活的,是根据舞台实践而来的。徽班进京时因为创新才有了京剧。徽班唱的是徽调,进了京按北京的语音来唱念,把湖北的汉剧里的二黄腔拿过来,梆子、昆曲等各个剧种里的戏拿来演唱,这才慢慢有的京剧。而全国各地跑码头的戏班,都是走到哪里,当地人想听什么,立刻“钻锅”,把其他剧种里的戏拿过来就改成当地的。昨天发生一个新闻,哪哪有一个奸情人命的案子,老百姓想看,立刻编成戏。就像评戏《杨三姐告状》一样,现编现唱,现学现卖。因为演员得靠唱戏活着。同样,舞台上同一个角色由不同的人来演,细节都不一样。演员要发挥自己的特色,腿好的就多踢腿,跟头好的多折跟头,嗓子冲的飙高音、唱嘎调,唱不上去落调门找韵味儿。

  郭德纲的京剧单。侯磊 摄

  戏曲就像相声中的现挂(现场抓笑料)一样。这种抓热点创作,即兴创作,随时润色修改等的特点,都有新媒体的成分。

  戏曲创新的成功却并不多,很多戏演几出就挂起来不唱了。原因如下:

  一、 现在编导、演员等会的太少,就没有创新的能力。梅兰芳那个年代的好演员会四百出以上,现在会几十出都不少了。

  二、 传统文人对于戏曲有着很大的帮助。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有各自的“后援团”。梅兰芳有齐如山、李释堪、冯耿光等,程砚秋有罗瘿公、翁偶虹,荀慧生有陈墨香,尚小云有清逸居士溥绪、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等。梅兰芳能写会画,跳舞,演话剧,罗瘿公赏识程砚秋,给他添置行头编排新戏,请徐悲鸿为他作画,还教他读书习字、钻研音韵,请人来排昆曲,每周一、三、五亲自接他去看电影,牵线让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如今人们的文言文、古诗词等传统文化修养赶不上。戏曲演员向文人求学的风气也没有了。

梅兰芳1916年编演的新戏《一缕麻》,取材于《小说月报》月刊上的短篇小说。

  三、 从前剧团是私营的,卖的就是挑班的角儿,角儿没能耐,全班都挨饿。过去的名角儿自己特别能琢磨戏,是艺术的发明家,他们得会自己发明创造。马连良开过唱片社,他琢磨灌唱片的录音效果。他能让人搬张桌子,在桌上放把椅子,请琴师坐上去拉琴录音试音效。

  马连良创办的灌音公司灌音室布置内景 《时代》杂志1933年第2期

   6、 您是否会担忧人们通过对戏曲的改编、跨界融合等各类娱乐化方式,会让戏剧失去原本的“颜色”?

  侯磊:不会的,观众有艺术判断的能力,会盯着戏曲艺术的层面。而跨界融合,各种娱乐,各种声光电的东西是一时的,人们不会在意。

  戏曲改编、跨界融合等的问题在于,你融合的是不是戏曲的歌唱、表演艺术。原本《霸王别姬》没有舞剑,梅兰芳把舞剑揉进去,符合剧情,给唱戏的又多置了二亩地(梨园界的俗语)。有的戏演古代打仗时,用声光电展现出漫天飞箭。这个飞箭不是人演的,是戏曲以外的东西。观众要看的是活人大戏,否则去看机器人展岂不更好?

  20世纪30年代根据还珠楼主武侠小说改编的京剧《青城十九侠》

  娱乐化的出幺蛾子,前人都干过。民国时南派京剧为了吸引眼球,唱《白蛇传》真弄条大白蛇,吓得人到处乱跑;唱《长坂坡》糜夫人跳井,真把舞台挖个洞,演员咚的一下跳进去了。至于把真牛,真羊牵上舞台,一点都不新鲜。这都是一时的,也就图一噱头,不会长久。《红楼梦》里贾政说宝玉:“学了些精致的淘气。”戏曲名家张卫东先生曾做过一首打油诗:“台上搭台必伴舞,做梦电光喷云雾;中西音乐味别古,不伦不类演出服。”戏台上闹妖精,真的大可不必喷烟。戏曲里上“魂子”(死人的鬼魂),就是演员蒙个面纱上台;演神仙僧道,就拿个蝇帚(拂尘),多聪明呀!

  梅兰芳先生提出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任何艺术都有它本身的规律,戏曲的发展要符合戏曲本身的规律,否则就不是戏曲了。

  7、 当下,新媒体让戏曲更好的走出国门,但不准确的翻译、晦涩的含义对外国人来说理解十分困难。您对戏曲在借助新媒体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侯磊:这问题其实好办。梅兰芳1930年访问美国的时候不是问题,很多美国市长和演艺明星都是梅兰芳的粉丝,我们现在对外交流更不是问题。

  1955年6月的时候,中国艺术团应邀参加巴黎第二届国际戏剧节,在巴黎演京剧,后来又去了比利时、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国。每到一地演出,都是数万民众排队,座无虚席。原本是去两三个国家,一下子增长为去八九个,时间从一两个月延长到七个多月。当时戏码有《三岔口》、《断桥》、《闹天宫》、《秋江》、《雁荡山》、《除三害》等;演员有张春华、张云溪、叶盛兰、杜近芳、李宗义、赵文奎等。当时对出国演出是有深入设计的:一者是排演一些不用什么台词的武戏,比如摸黑开打的《三岔口》、大型武戏《雁荡山》等。再者是排演讲神话故事的戏,如猴儿戏、《白蛇传》,这样配上简单的字幕,外国人都能看懂。

梅兰芳尝试的实景京剧《黛玉葬花》

  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对外交流要唱《霸王别姬》呢?因为在戏里,虞姬为即将失败的霸王而死,霸王是英雄,虞姬亦是英雄。这出戏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式的女性,借此展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英雄形象。

  作为对外传播的形式,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戏曲艺术,更是传播戏曲文化。比如戏曲史论研究、学术人才培养,戏曲文化普及等。如今搞史论有拿西方理论生搬硬套的现象,说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用这些来套用解释中国戏曲,这是外行话。毕竟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是世界戏曲“三大体系”这一说法,只是一家之言,没必要以此来生硬的比较研究。而通俗戏曲文化的书籍、介绍中错误太多。电影《梅兰芳》火了以后,大家都知道有“冬皇”之称的女老生孟小冬了。很多讲民国名媛的书都大谈孟小冬如何如何,作者并没有在研究戏曲以后的基础上去谈,实在不可取。

  民国时期张春华主演京剧《侠盗罗宾汉》

  这些恰恰都是新媒体的大有可为之处,而真正欣赏艺术还是要进剧场。

  很多流行的东西都在淘汰中,戏曲是经过大浪淘沙而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沉淀。用学术的词说,这是文艺作品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过程,是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未来会有很多光鲜一时的作品被淘汰,而戏曲艺术中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古琴界的老八张……这些成为景点的作品,会永远透过时间的迷雾,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刘昕婷、胡雅澜

责任编辑:复兴网海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