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新能源

旗下栏目: 滚动 环保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新能源

百万销量之后,五菱新能源下一步怎么走?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复兴网汽车 发布时间:2022-08-10
摘要:8月8日,五菱汽车宣布,历时五年,五菱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时其也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百万销量的车企。郑赟认为,五菱新能源要丰富产品层级,比如布局中高低端产品条线,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反哺研发投入。

  在五菱看来,如果说自行车是人们代步的1.0时代,电动摩托车或者摩托车是人民代步车的2.0时代,人民代步车的3.0时代应该是小型的新能源车,具备经济和生态上的优势。

  在新能源赛道上,五菱发展速度很快,五年内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能源畅销车型,例如宏光MINIEV、宝骏KiWi EV等。以宏光MINIEV为例,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品牌的首款四座新能源车,定位为人民的代步车,聚焦短途便捷出行场景,已22个月蝉联国内新能源车销冠。今年5月更是蝉联全球新能源单车销量第一,截至目前已7度登顶全球新能源单车销冠,整体销量突破80万。

  此外,五菱用户定位抓的非常准。可以说,宏光MINIEV的持续热销得益于五菱深耕用户需求,开辟小型新能源汽车的阶段性成功。早在2014年,五菱就开始这种探索。彼时,五菱与柳州市一起开创了新能源汽车政企联动的推广模式——“柳州模式”。2017年、2018年,五菱推出两款新能源车E100和E200,受到了柳州市民的喜欢。

  其实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存在几个困扰:一是认知难,二是充电难、停车难,五菱与柳州市政府针对上述困扰做了一系列的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创新的举动。比如提升认知上,五菱开始用了几千台的产品免费给市民体验,到最后60%的体验用户基本上都转成了购车用户;提升充电体验上,五菱开发了一款小功率的智能充电桩,功率就相当于家用220V、50安培插座的功率,克服了建设投入大、推广难度大的困难;解决停车难上,柳州市政府举办了一个“全民找车位”的活动。

  2

  五菱新能源成功的底层逻辑

  站在百万辆路口,五菱新能源向新发展。可见,五菱新能源未来发展挑战不小。有业内人士指出,中高端市场产品缺乏、单车利润低都是五菱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对此,纪雪洪坦言,五菱对比其他竞争对手来说,仍然存在主力车型比较单一的问题。单一的车型存在生命周期,而且对手也在拼命模仿,如何打造更多的爆款车型,利润更高的车型是五菱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横向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寻觅物流车等商用车市场都是五菱未来发展的机会。”他说。

  郑赟认为,五菱新能源要丰富产品层级,比如布局中高低端产品条线,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反哺研发投入。同时,五菱新能源还需要利用好上汽通用五菱体系内的创造力,借好力保持在成本端的优势。在区域覆盖上,五菱新能源可以将目光投向海外,一步一步扩大。此外,随着未来出行生态的改变,五菱新能源还可以在封闭园区等场景做定制车型。

  “只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老年人社会逐渐加深,如果政策允许,这样车型将长期有大量的真切市场需求。五菱的新能源车产品要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一是要做好与搭载性价比更高的新技术竞品的竞争;二是要与混动等其他技术路线竞争,并且要密切关注主要行业或地方政策性变化对产品销量的影响;三是注意开发中国西部以及东南亚等国外地区市场等。目前五菱在混动车型有所动作,是非常恰当的产品策略。”曹广平说。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五菱在企业战略、产品布局和海外市场上动作频频。首先是提出“一个实验室,两个百万,五个百亿”新能源发展战略,旨在以一个开放包容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为策源地,带动构建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和电池、电控、电驱、机器人和商贸服务五个百亿级产业群。

  在新能源产品上,五菱正式进军混动市场,打造“人民的混动”。五菱混动拥有HEV和PHEV两条路径,将根据当前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场景率先推出不插电混动,意在为充电生态还不完善,充电不方便的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海外市场上,中国五菱新能源将加大全球化战略布局,以“三步走”战略快速推进新能源体系走出去:第一阶段以印尼为中心,打通东南亚、中东市场,推广建立当地电动车标准;第二阶段开拓印度、埃及等市场,关键零部件走出去,在海外建厂供货,提高海外工厂国产化率;第三阶段进军欧洲、日韩等市场,全面建立起中国五菱新能源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未来,上汽通用五菱将会进一步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密切联系市场,为用户提供应对出行和日常痛点问题的优秀车型,不断以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赋能产品,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出行体验。”王伟森说。

责任编辑:复兴网汽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