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奋进2024】创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4-01-04
摘要:【记者讲述】 2023年4月12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到达现场,我看到EAST控制大厅屏幕上显示 “Shot:122254。”这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深,因为它意味着,此次突破是历

【记者讲述】

2023年4月12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到达现场,我看到EAST控制大厅屏幕上显示 “Shot:122254。”这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深,因为它意味着,此次突破是历经十二万多次实验取得的成功。

“人造太阳”是什么?为什么要创造它?实现人造太阳难在哪?这些令我困惑的问题,在现场都找到了答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人造太阳”,EAST不是一个新的太阳,而是一个核聚变装置,实现核聚变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这么好的东西,为何不早点造出来?”“人类研究核聚变能源已经70余年。不是我们太笨,是太难!”李建刚回答道,创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

实验室常年放着行军床,实验、分析、调试、拆解、组装、再实验……听到科研工作者讲述他们刻苦攻关、勇攀创新高峰的故事,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每次突破的背后是科研人员无数次的技术攻关,承载了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凝结了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这一年,创新发展捷报频传:科大讯飞发布星火大模型,人工智能掀起新的技术革命;“九章三号”问世,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科协年会、中国高校科交会等多个科技盛会在安徽举办。

安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创新之地,在这里,关于创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这里,新的技术和创新应用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

展望新的一年,安徽科技创新必将行稳致远,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专家访谈】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高等学校是唯一将教育、科技、人才汇聚于一体的地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梁祥君表示,安徽高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紧扣“省之大计”,注重“民之关切”,围绕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的战略定位,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加强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之基。“我们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作用,引导全省高校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当前,安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原始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科教融汇取得新进展,产教融合展现新作为。”梁祥君说。

省农科院副院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泽福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抓实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省农科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三农’能力,科技赋能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和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李泽福表示,科技赋能具体体现在加强生物育种研究与良种攻关,选育优良农作物新品种上;也表现在相关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加强专用小麦、优质水稻、鲜食玉米等配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研发示范设施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强化优势农产品分级精选、贮藏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利用,支撑预制菜产业和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等,都是科技赋能大有作为的领域。”李泽福说。

支持优秀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强化一流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全面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表示,安徽大学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安徽发展需求,广聚全球优秀人才,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学校注重引育创新人才,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平台、一流环境、一流待遇。”蔡敬民说,安徽大学进行“双一流”建设以来,全职聘任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增长到74人次,省部级优秀人才增长到532人次,选聘优秀博士、博士后1100名,实现领军人才、海归人才翻三番,引才增幅“三级跳”。目前,“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的先期项目“强光磁试验装置”顺利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正式揭牌,建成极端条件下从材料制备、样品加工到特性表征的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综合研究平台。有了人才的加持,安徽大学不断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学校自然指数排名跃升至内地高校第46位、全球学术机构第158位;推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成立高科技企业16家,力争在新领域“抢滩”,在新赛道“卡位”。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鹿嘉惠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上一篇:古村落变成网红打卡点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