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乡村治理以“和”为贵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3-08-09
摘要:六尺巷是安徽桐城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吸引50多万名游客参观。青砖黛瓦碎石路,直来直去不过百米,六尺巷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宽”的巷子,不是“宽”在物理尺度上,而是“宽”在和谐礼让的精神风范上。 无独有偶,黄山黟县西递村有一处“大夫第”老宅

六尺巷是安徽桐城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吸引50多万名游客参观。青砖黛瓦碎石路,直来直去不过百米,六尺巷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宽”的巷子,不是“宽”在物理尺度上,而是“宽”在和谐礼让的精神风范上。

无独有偶,黄山黟县西递村有一处“大夫第”老宅,门额上刻有“作退一步想”五个字,告诫后世子孙要谦和礼让、敦亲睦邻。在淮北濉溪县临涣古镇,“茶馆说理”是当地特有的乡风民俗,提壶倒茶暖人心,“一杯茶”一笑泯恩仇,讲的也是一个“和”字。

皖中有“六尺巷”,皖南有“作退一步想”,皖北有“一杯茶”,这些源自民间的定分止争妙招,有着徽风皖韵孕育出的人生智慧,承接着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绵延千年,润泽人心。进入新时代,“和”文化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进退”之间的思维迭代、格局转换,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治理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鸡犬之声相闻之地,摩擦磕碰在所难免,没有“和”,哪有“美”?“和”文化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乡村现代之治如何融于传统之“和”?面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这一时代命题,我们要交出一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答卷。

从“六尺巷”到“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从个人自发的处事智慧转换到基层善治的全面提升。几字之差,气象大不相同。“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一杯茶调解法”同样如此。这种提升,关键在一个“融”字,让“和”文化融入法治、融入乡规、融入信用、融入民心。用乡言乡语诠释法律,用乡风乡俗化解矛盾,用乡情乡意联结审判,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也将现代司法文明嫁接上传统文化。将“和”文化写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对标先贤、以礼为先,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和事育民风,实现以“和”为贵的自治氛围。以信用村、“积分制”为抓手,让“信用生金”“和气生财”,促进群众遵守公德、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以党建促融合,以共建抓乡建,乡村之治增添新内涵,“千村万村”更有变化万千。

乡村治理以“和”为贵。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中汲取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省不少地方在乡村治理创新中蹚出了好路子,树起了新“品牌”。但是,乡村治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各地应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将善治的基本逻辑与当地自然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结合,探索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治理之道,让向着诗与远方的进发之旅共聚团结之力、充满和谐之美。

(刘 振)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