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淠史杭成向下游送水“快递小哥”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要:“今天的合肥,80%用水来自于淠史杭水利灌区,淠史杭灌溉工程也变成刻在江淮大地上的人文地理景观。”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说道。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遭遇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淠史杭渠首九孔闸门全部打开,上游响洪甸

“今天的合肥,80%用水来自于淠史杭水利灌区,淠史杭灌溉工程也变成刻在江淮大地上的人文地理景观。”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说道。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遭遇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淠史杭渠首九孔闸门全部打开,上游响洪甸、佛子岭、白莲崖、磨子潭4座水库的水源,每天汇集到这里,向下游供水。

山河重塑 蓄泄兼筹

治理水患,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头号生活难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患肆虐。

六安大别山地处江淮分水岭。“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在佛子岭水库修建前,当地曾流传着这首民谣。1950年6月,淮河流域发生水患,受灾人口1300余万。1958年,六安地区又遭大旱,70多天未下过雨,因旱成灾的农田达500多万亩。

淠史杭工程以拦蓄大别山区洪水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5大水库为主要水源。3座渠首、2条总干渠、16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星罗棋布般的渠系建筑物,灌溉着820多万亩农田,把这个历来干旱、粮食产量较低的丘陵地区改造成为粮食高产区,是新中国自力更生兴建的最大灌溉工程。

送水下游 保障丰收

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灌区,承担着沿线农田的灌溉和沿线居民的生活用水。2022年旱情发生以来,日均输水超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提供约3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向下游提供抗旱水源。

淠史杭特大型灌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据《淠史杭灌区志》等文献记载,从1958年开工兴建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治水”组织方式和建设时期每亩不足40元的国家投资,开挖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

陆发春说,今年数十年未有的大旱,让省城的人们感慨和珍惜淠史杭工程来水的可贵。“如果要问淠史杭工程是怎么来的?‘践行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淠史杭水利工程的逻辑起点。”

如今,淠史杭灌区集灌溉、发电、航运、养殖和城市给水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提高了灌区的耕地率、水田率,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改变了因缺水而造成的贫困面貌。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灌区还向合肥市、六安市等城镇提供了优质水源,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灌区水力发电、水产养殖、交通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方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梁巍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