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宁夏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只此青绿满目新 山河执笔共展卷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复兴网宁夏 发布时间:2023-12-31
摘要:一座公园,生机勃勃—— 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使曾经满目疮痍的砂石采矿塌陷区,变成了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郊野休憩地; 一个工艺,变废为宝—— 宁夏滨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预处理、

  一座公园,生机勃勃——

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使曾经满目疮痍的砂石采矿塌陷区,变成了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郊野休憩地;

一个工艺,变废为宝——

宁夏滨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预处理、微生物发酵、蒸馏脱水、蛋白分离等诸多工艺,把工业尾气生产成燃料乙醇、乙醇梭菌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

一条大河,健康安澜——

宁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全面实施贺兰山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全力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当黄河岸边美丽的小村落让游客“给心灵放个假”,当绿水青山成为远足者追逐的天然氧吧,当浩瀚星空和无垠沙海使现代人感受到诗和远方,宁夏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元素构成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宁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宁夏作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打好“九大战”,重点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爱惜每一滴水、每一棵树,呵护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不断扩大绿色版图面积。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PM_2.5浓度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下降幅度居全国前列。1—10月,黄河干流宁夏段稳定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0%,劣Ⅴ类比例为0%;

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6.9万亩,保护修复湿地20.8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6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均有提升。

以久久为功的决心治污,用攻坚必胜的信心护绿,“美丽宁夏的获得感”就这样日益充盈。

  (一)

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三北”工程建设地区的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宁夏成为全国生态版图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特殊在什么地方?

宁夏,不只是宁夏人的宁夏,更是全国人民的宁夏。

放在全国看,黄河流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特有地理地势,使宁夏成为全国的重要生态节点、生态屏障、生态通道,担负着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特殊使命任务。

放在全区看,尽管这些年我区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生态系统脆弱的区情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还不高。

勇担使命、答好“生态保护卷”,是宁夏发展进程中的必选题。交出最满意的答卷,就必须做到“析题”“破题”“答题”三者有机统一,像抓发展一样攻坚克难。

分析当下、谋划长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向好,以高颜值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再加油、再冲刺!

污水废气排放、粉尘污染、货车超载……面对一系列令人头疼的环保问题,宁夏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欠账必须还,而且要尽快还,不能留给子孙后代、留给下一任。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思考谋划,研究举措策略。自治区党委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必看安全和环保机制,梁言顺、张雨浦等自治区领导结合主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四防”常态化督查组暗访反馈的问题等,分别带领专家、自治区人大代表,一竿子插到底,到五市和宁东督导检查、“回头看”,探讨成因、整改措施,盯着相关部门和企业真改、实改、深改。

  (二)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通往现代化新征程中一道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过的关口。若想实现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必须正确处理好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高效统筹发展和环保,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

环保问题不分大小,群众关切实为首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从根本上树起防的屏障、加快改的步伐、加大查的力度、加强治的效能,还绿水青山于百姓。

切口的精准决定解题的效率。高颜值的生态,必须有高配版体制机制。

9月25日至26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宁夏历史上“首次”专题研究部署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会——十三届五次全会,对生态环保进行全面部署。围绕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噪声污染等,出台“当下治”“修本底”“长久立”“保落实”的举措,进一步明责、追责、问责,从本质环保角度搭建起立体式守护美丽宁夏的制度框架,重塑生态环境的健康“肌体”。

这一年,从自治区到市、县,各级各地纷纷拿出前所未有的力度,全员参与、全员环保,奋力探索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自治区人大、政协发挥监督职能,自治区人大多次开展执法检查、立法监督工作,出台相关决定,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可以采取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或者撤职立案等监督方式进行,推动相关问题解决。自治区政协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确定为本届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调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借改革之力,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抓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建立六级耕地保护责任网格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广“河长+检察长+警长”管护模式,统筹推进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为美丽宁夏建设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瞄准技术创新和产业改造,持续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加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将重点排放企业纳入国家碳排放配额管理,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全力提升本质环保水平。

——各地围绕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扬尘污染、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散煤污染、工业炉窑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大力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监测与保护成效评估,建立国土绿化、水土保持、矿山整治、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统筹推进机制,建立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黄河”,推动“塞上江南”更加美丽多彩。

  (三)

生态保护像一面广角镜,折射出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也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

从黄河保护到“三山”治理,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群众家门口的污染治理,今年以来,我区生态环保不仅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大家也从生态保护中得到了应有的回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认识更为深刻。

曾经,宁夏平罗县凯信活性炭有限公司因未完成环保指标导致停产,被客户罚款10万欧元,付出了惨痛代价。为了攻克大气治理技术难题,该公司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环保技术改造、环境整治,仅今年投入100多万元增加除尘设备、密封晾晒车间。

“一个企业对环境的态度决定了它的生命周期。现在从管理层到车间工人,我们全员学环保、做环保,牢牢守住环保底线。”凯信活性炭负责人感慨地说,尽管在环保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企业大大避免了因环保问题导致违约的风险,实现的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肉眼可见。

农闲人不闲。尽管是冬季,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的灵芝生态园负责人余兵的手机仍然响个不停:“最近接的婚宴不少,除了本地的,还有陕西定边县的。”

生态园全年无休,利润高达300多万元,余兵鼓起来的腰包得益于周边的美丽环境。村党支部书记陈奇介绍,新华桥村过去基础设施较差,道路狭窄,污水横流,垃圾乱放,是典型的“脏乱差”村,近年来,该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硬化道路、铺设下水管网、清除垃圾、栽树种花,还村民一片干净整洁。村子越来越美,依托毗邻黄河、苦水河、清水沟的优势,不少村民翻修新房,搞起了乡村旅游,生意异常火爆。村上要求,新建的农家乐必须上档次,村民张志华装修了一年的农家乐仅修房子、整院子就投入130多万元。“现在我们生态富民的新家园,靠的就是绿水青山的魅力。”陈奇说。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弦必须时刻紧绷、须臾不能放松。要把保护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要把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先算生态账安全账,再算发展账效益账,抓好教育培训、资质审查等基础工作,从源头上保障本质安全。”

“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我们打破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对企业而言,绿色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选答题、加分项,而是一道必答题;不仅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而且是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现在我们身边的环境可以说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好的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实实在在、可感可触的。”

……

这一年,一抹“青绿”,在宁夏大地悄然流淌,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间。

“青绿”之于宁夏,是永恒不变的底色。2024年,以绿为底、着墨生态,建设美丽宁夏,我们再出发!

责任编辑:复兴网宁夏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