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青海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两会特稿】青海,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复兴网青海 发布时间:2024-01-24
摘要:复兴网讯 2023年,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青海。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开幕,大美青海向世界推介。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共话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青海勇担国家公园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 青海隆宝滩列

复兴网讯 2023年,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青海。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开幕,大美青海向世界推介。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共话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青海勇担国家公园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

青海隆宝滩列入国家重要湿地,这是继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之后青海省第四处国家重要湿地。

……

2023年青海以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担负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绿色发展底色更加厚实。

迈上新征程,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让高原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时代样板: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青海全面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提质升级,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极地国家公园。

依托国家公园,青海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新体系。2023年,青海成功举办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7%,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39.18%。

构建自然保护地新体系离不开世代居住在国家公园内的牧民群众。卓玛加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多秀村一名生态管护员,2023年卓玛加在一次巡护中拍摄到成群的野牦牛让他兴奋不已。

卓玛加所在的多秀村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村内区域有丰富的湿地、高寒草甸等自然资源,是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20余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卓玛加每次外出巡护都会带着视如珍宝的相机,看到草场上的藏羚羊、雪豹、棕熊,会沿着它们行走的路线详细观察,了解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行走路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管护员构建起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网络,强化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濒危物种种群的保护。

自然保护地新体系对于筑牢全球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海以国家公园统筹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空间布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国家公园群现代化治理体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建立共享共建机制,基本构建以国家公园群为基础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未来可期,青海将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交叉重叠保护地,归并优化相邻保护地。预计到2025年,青海在全国率先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绿色高地:生态治理修复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愈发明显,近60年青海气温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倍,江河源区冰川退缩15%——20%,三江源地区黑土滩仍有442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16.1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1894.78万公顷。

生态治理修复成本上升,难度增加。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被誉为“千湖之县”,境内鄂陵湖、扎陵湖是国际重要湿地。过去,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黄河流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自然向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敲响警钟!2000年左右,玛多县迎难而上,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草原禁牧、黑土滩治理、生态移民……2005年开始,从国家层面开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黄河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举全省之力,分区域、按类型、划重点,推进生态治理修复。

三江源地区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为主体,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对中度以上草地进行差别化恢复治理。

祁连山南麓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设为重点,完成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泛共和盆地生态圈开展黄河干流区、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强“三滩”荒漠化治理。

柴达木荒漠生态区以实施柴达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推进荒漠自然生态系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

河湟谷地生态治理区加大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环境治理,稳固水源涵养能力,构建河湟谷地生态共同体。

青海重要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增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年均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

  创新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青海始终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全域保护和系统治理新格局。

今年74岁的桑福达加家住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核心区,被称之为“雪豹之乡”。

桑福达加曾经遇见过很多难忘的场景,雪豹捕食岩羊,野生动物受伤,发现捕猎野生动物的陷阱。

2019年初,桑福达加的儿子江多巡护途中发现一只岩羊陷在深深的积雪中无法动弹,江多将岩羊救回家中,用剩余不多的饲草料喂养,一个月后,冰雪消融,才将岩羊放归自然。桑福达加告诉记者,牧民救助野生动物是一种本能,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一种文化理念,极端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与家养牲畜没有任何区别,都会优先救助。

对于牧人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绿水青山没了,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就不复存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青海始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全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青海湖水体面积较十年前增加220平方公里,藏羚羊、普氏原羚、黑颈鹤、青海湖裸鲤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脚步不止于此,青海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湿沙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实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启动城镇蓝绿空间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青山靓、绿水活”的山水城镇。

到2035年,青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高地基本建成。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格局更为完善,“中华水塔”坚实稳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复兴网青海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