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青海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拿出“绣花功夫”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复兴网青海 发布时间:2020-11-24
摘要: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包拓业 报道)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大麦沟村地处脑山地区,距离县城35公里,距离蒲台乡政府12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寒冷期较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33人,村民们主要收入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两种方式,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包拓业 报道)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大麦沟村地处脑山地区,距离县城35公里,距离蒲台乡政府12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寒冷期较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33人,村民们主要收入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两种方式,地里种不出效益,村里留不住人,脱贫就成了难题。

  2018年4月,郑绍林到蒲台乡大麦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经过和村两委班子商讨,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变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二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实施。

  驻村以后,郑绍林经常对村里的40户建档立卡户入户走访,了解每个贫困家庭的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还通过扶贫夜校等多种形式,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扶贫扶志、扶智精神培训,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使群众知党恩,感党恩。

  在调研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结合气候特点,按照“企业+支部+农户”的方式,去甘肃实地调查,引进了当归、党参等药材苗子,并聘请技术员传授种植方法,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开始了药材种植脱贫之路。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很多质疑,村民们在种植中药材这件事情上始终保持着谨慎。村“两委”成员为消除群众疑虑,带头在自己家田地里进行了48亩当归试种,当归价格高,产量好,效益差别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突破传统种植,群众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2018年每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2019年每亩纯收入2200元左右,2020年每亩纯收入2500元左右,群众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逐年提高,今年药材种植已经达到370亩。在大麦沟村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也出现了种植药材的农户。

  发展项目找对了,但怎样把药材产值发挥最大效益又成了驻村工作队面临的新问题,在这种趋势下,大麦沟村增选药材种植、经营合作社,把药材种植户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提高质量,吸引外地收购商,效益明显增加,带动贫困户22户,增收37万元。

  据了解,自驻村以来,郑绍林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帮助村民稳定脱贫。“这不仅可以让低收入农户练就一技之长,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更可以把过去‘体力型’劳动力变为‘技术型’劳动力,有效增强贫困户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力’。”郑绍林说。目前,大麦沟村建档立卡户中有10人获得挖掘机技能证书,28人获得烹饪技能证书。全村40户贫困户,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至少学到了一项技能,并拿到了证书。

  除了这些,郑绍林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村上500米危墙进行重建,通过爱心企业争取资金、物资,修建了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修筑了村大门楼,引进了药材种植技术,当看到很多孩子吃不上奶粉时,他又联系小石头母婴用品为村上捐助奶粉。

  郑绍林说,“下一步,将拿出“绣花工夫”,在拓宽群众致富路上想办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复兴网青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Copyright 2015-2020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