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上海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科普|安全的血液是如何来的?

来源:东方网 作者:复兴网上海 发布时间:2024-01-25
摘要:我国血站目前将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丙型肝炎抗体作为血液是否存在丙型肝炎传播风险的检测指标。为了降低其传播风险,血站对采集后的血液,目前一般采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或抗原抗体联检的检测策略。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它们的占比分别为45%和55%。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将氧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把人体循环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随着呼吸排出体外;白细胞是守护我们健康的“卫兵”,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异物的损害;至于血小板,当我们身体出现伤口、出血等情况,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立即开展协作工作,堵住伤口,有效发挥凝血和止血的功能。同时,血浆中含有钾钠、蛋白质、激素、各种酶类等物质,它们一起发挥作用,确保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作。

临床上每天有很多身患血液病的病人、大出血的急救病人、危重孕产妇等需要输注血液。血液作为宝贵的医疗资源,需要大量爱心人士定期捐献。作为用血者,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我输注的血液是否安全?本文将从为什么要开展这些病原体筛查,如何确保血站实验室检测的质量进行介绍,带大家来了解,我国血站是如何来确保血液安全性的。

一、输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筛查

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确定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人类细小病毒、西尼罗病毒、弓形体、巴贝西虫、疟原虫等。为了降低因为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需要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测。但是上面提到的病原体是否成为每袋血液常规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项目,是需要根据当地人群中感染上面这些病原体的人数比例和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来综合确定的。下面我们来逐一解释,我们的血液发往医院使用前,为什么要做这些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大概20亿人曾经感染过或者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有3.5亿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全国开展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示,我国有约9.75%的人群曾经是乙型肝炎病人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2002年开始,我国政府将乙型肝炎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每位新生儿出生都要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成年人群中也逐步开始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随着疫苗接种的推广,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开始逐年下降,到2006年以后,我国人群中曾经是乙型肝炎病人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的比例已下降到7.18%。但是由于我国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的人比较多,据测算,我国目前还有超过93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先能被检测到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然后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所以血站通过检测这两个指标,能快速发现血液中可能存在的乙型肝炎感染风险。

自从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被发现以来,丙型肝炎引起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疾病。虽然在我国,丙型肝炎感染的人数没有乙型肝炎那么多,但因为大多数的丙型肝炎感染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感染后不能及时被发现,可能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先能被检测到的是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DNA),然后是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只是感染病毒的标志物,它对于人体没有保护作用。我国血站目前将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丙型肝炎抗体作为血液是否存在丙型肝炎传播风险的检测指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人体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首先能被检测到的标志物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RNA),然后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24抗原,在被病毒感染3~8周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能在血液中被检测到。为了降低其传播风险,血站对采集后的血液,目前一般采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或抗原抗体联检的检测策略。

梅毒是通过性传播疾病的一种,引起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螺旋体,又被称为梅毒螺旋体,但是梅毒也能通过输血传播。人体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机体会产生IgM和IgG类两种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这些抗体都只是人体感染梅毒的标志物,没有保护机体的作用。这两种抗体中,IgM抗体持续时间较短,IgG抗体可终生存在。目前我们采用的检测技术,能同时检测到血液中的IgM和IgG梅毒螺旋体抗体。

1974年,Golafield首先报告了在输血后发现非甲型、非乙型肝炎(也就是丙型肝炎)。但是在丙型肝炎病毒没有被发现前,人们不知道该去检测哪些项目,来排除这种肝炎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代表人体肝脏功能出现了问题,所以被作为采集血液后进行检测的一个指标。ALT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只是辅助性指标,而非特异性指标。造成ALT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各种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酗酒等因素外,部分药物、睡眠不足、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ALT升高。但为了降低因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ALT仍是我国血液筛查的指标之一。

所以,根据我们国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还有相应疾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后果,国家卫健委规定,我国血站对采集后血液进行的与病原体相关检测项目共8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丙型肝炎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或抗原抗体联检、梅毒螺旋体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二、输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的质量保证

病原体相关项目的检测通常在血站实验室完成,为确保血液检测结果是准确的、可靠的,我国的血站又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的呢?

原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三个部门规章。我国各地血站根据上述办法和规范,建立了覆盖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发放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有效保障了血液的安全和质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实验室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来控制血液检测全过程的质量。

血站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首先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血站所有的工作人员均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同时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规定每位工作人员每年都要进行至少75学时的培训或自学,包括职业道德、检测技术发展、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内容,确保一直保持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标准化的文件是保证血液检测准确率的基础。血站制定了详细的文件和规定,来指导检测人员的操作过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血站还会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血液检测的过程,确保文件和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血液检测准确率的必要条件。血站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使得检测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安装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并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血站还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监控,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血站对于实验室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所有的检测过程均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

血站用于病原体指标检测的试剂都是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同时血站会对每一批试剂,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抽检,只有符合要求的试剂才能投入使用。

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是血液检测质量的重要保障。血站实验室质量控制又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自己进行的质量控制,我们一般称为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查看每次质控品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每次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是不是准确可靠。外部质量控制,是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各省级或县市级的临床检验中心向各家血站发放样品,血站检测样品后,把检测结果上报给相应的临床检验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各省级或县市级的临床检验中心通过把血站对样品的检测结果和标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判断血站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质量监控是保证血液检测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并在保障临床血液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我国血站在血液检测的过程中,全方位落实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措施,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血液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上海市血液中心?质量法规部?副部长?邱颖婕

责任编辑:复兴网上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