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滚动

旗下栏目: 滚动 5G 数码 智能 IT 家电

超千名村民成“寻根留史”主人翁 广州黄埔村村有《村史》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复兴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5-07
摘要:“目前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 广州市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说。

科技日报记者叶青通讯员徐洁芹范敏玲胡琼

“目前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 广州市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说。

一部村史,见证变迁。5月6日,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对外发布黄埔区村史编修成果——《黄埔区村史》丛书。丛书共33册,全书共计500多万字,穿插各种图照1100余幅,以实录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

“《黄埔区村史》丛书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是很好的乡土教材,对规划黄埔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胡巧利说。

《黄埔区村史》丛书共33册,全书共计500多万字,记录了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李剑锋 摄

青砖石,硬山顶,龙船脊,雕花檐。走进古色古香的钟氏大宗祠,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始建于明弘治三年的钟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见证了当地钟氏家族的历史变迁。

大宗祠是黄埔区厚重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作为广州市农耕文化的重要区域,黄埔区拥有大量传统村落,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据统计,全区有革命文物35个,不可移动文物4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古树名木5208棵,是全市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系统最多的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村落正逐渐消失,如何将祖祖辈辈聚居的村庄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好?

今年2月,黄埔区委召开村史编修部署会,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工作,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黄埔区346条自然村在搜集整理过往村史资料基础上,挖掘新的史料,摸清文化家底,最终将内容编修成册,实现“村村有村史”。

李国荣介绍,本次参与黄埔区村史编修共1200余人,其中90%以上为各村村民。

“村史的供稿人不仅限于年事高、辈分高、学问好的村民,而是扩展到每一位有故事、有想法、有经历的村民,不错过任何一条线索,人人都是‘寻根留史’的主人翁。”萝岗街道二级调研员边文革说。

从萝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萝峰村村民钟进甜就是参与者之一。在村史编修过程中,为了确定坑村是否为钟玉嵒的出生地,他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拜访了上百位老人,最终在截稿前一周,在村里一位八十岁老人家中发现了遗存的钟氏族谱。

《黄埔区村史》丛书纵述历史,横陈百科,全面客观记录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涵括各村村名由来、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民俗、宗族姓氏、古今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语言朴实、内容丰富。丛书还单设历史古迹、红色文化、民俗民情、村规民约等条目和专章,详细记录黄埔区古树、古村、古屋等“十古”文化遗存的历史。此外,丛书还着重把各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的亮点作为大事记记录下来,凸显村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系副主任赵飞认为,《黄埔区村史》丛书对打造黄埔特色文化品牌具有深远意义。

李国荣表示,接下来将用活用好《黄埔区村史》丛书,一方面发挥村史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加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各村“十古”文化遗存历史故事,助力打造富有黄埔特色的乡愁旅游文化线路,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发挥村史的教化、推介作用,配合街镇全面推进村史馆、村史室、“村史文化墙”建设,促进村史文化进乡村、进社区,同时将村史作为推介黄埔乡村的重要名片,联合教育文化部门开展“村史进课堂上舞台”工程,讲好黄埔故事。

责任编辑:复兴网科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