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军事

旗下栏目: 热评 时政 国际 国内 军事

赛图拉的“山河乐队” 用歌声记录寂静又热烈的青春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复兴网军事 发布时间:2023-11-27
摘要:雪后,海拔4000多米的西北高原,鹰隼在天空自在翱翔。坚守高原的老兵说,赛图拉的冬天是寂静的。新疆军区某旅助理工程师杜锦涛几年前来到这个机务站,像其他战友一样努力去适应这里的寂静。 这个95后军校毕业生,家住长江边,打小就听着轮渡的鸣笛声长大。一个习惯了喧

雪后,海拔4000多米的西北高原,鹰隼在天空自在翱翔。坚守高原的老兵说,赛图拉的冬天是寂静的。新疆军区某旅助理工程师杜锦涛几年前来到这个机务站,像其他战友一样努力去适应这里的寂静。

这个95后军校毕业生,家住长江边,打小就听着轮渡的鸣笛声长大。一个习惯了喧嚣的人突然走进寂静的世界,就像一条山溪汇入浩瀚海洋。他觉得,最难克服的是内心的茫然,尤其是对人生目标的茫然。

每个人都有梦想,就像赛图拉的冬天并非完全寂静无声。喀拉喀什河以不变的节奏蜿蜒而下,即使在最冷的时节仍不舍昼夜奔涌。机务站老兵何坤喜欢听溪水的流淌声,他用心聆听、用手机记录,再把这些“音符”发给妻子。妻子用软件为其配上音乐,成了何坤手机中的珍藏。

何坤没想到,机务站很快有了自己的“赛图拉之歌”。一次机务站组织“云端连线”,他把溪流“歌声”分享给战友,这让刚到机务站不久的杜锦涛深受触动。在读军校期间,杜锦涛就曾参加学校乐队,萌生了和大家一起写歌、唱歌的想法。“给赛图拉的冬日点缀一点旋律。”他开心地想,那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吉他再也不会孤单了。

“雪山戈壁酷暑严寒/信息无声流淌你我之间/五湖四海西北东南/离家万里又相聚在边关。”伴着乐队的诞生,由杜锦涛和何坤重新谱曲、录制的连歌又一次在连队唱响。在赛图拉,就连迁徙到山下小镇的牧民都知道,这里有了一种会飞的声音,可以飞跃高耸入云的雪山、飞向更远的地方。

这些年,杜锦涛和何坤等乐队成员一起创作了19首边防歌曲,他们的乐队在旅队火了。驻守高原的战友也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却将这个乐队的名字铭记在心——“山河乐队”。

热爱可以是溪流,可以是大海。在坚守的日子里,赛图拉的军人最爱自己写的歌,“山河乐队”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创作,记录寂静又热烈的青春。这些歌也将被他们守卫的山河铭记。

——编者

赛图拉有个“山河乐队”

■聂春兰 郭沙桐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蒲杰鸿

走廊尽头,一间由宿舍“改造”的简易排练房。阳光铺满的地板上,整齐摆放着几件乐器。墙上挂着的木质相框中,一张张演奏现场的照片见证着“山河乐队”一路走来的精彩瞬间。

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朵浪花,每一朵浪花都闪耀着璀璨的光泽。“每一个镜头,都是成长。”乐队队长杜锦涛熟悉房间中的每件物品。

“参与乐队的官兵,年龄最长的何坤驻守赛图拉已近10年。训练和值勤,乐队成员没有一人掉队;重大任务来临时,乐队成员人人冲在前。”杜锦涛觉得,组建乐队并非只是丰富机务站官兵的文化生活,而是要通过乐队这个媒介,让连队找到一种凝心聚力的方式。

“为什么要守在这里,如何让每一天更有意义?”杜锦涛希望他们写的歌成为一种“激励因子”,也希望大家在放声歌唱中把内心的问号拉直。

阳光棚里合奏。

热爱,是一首歌里动人心弦的音符

赛图拉冬夜漫长。杜锦涛躺下许久睡不着,索性穿上衣服走出房门。

那年,杜锦涛所在单位调整改革,他转岗到了新疆军区某旅任职。从城市移防到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机务站,日夜值班他不怕连轴转,外出巡线他无惧暴风雪,让他难以适应的,是内心的孤寂。

杜锦涛逐渐习惯晚睡,他尝试读书,也想过写点东西,日记坚持写了大半年,内心逐渐垒高的“奋斗目标”,却一次次被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击溃。

在营长眼中,杜锦涛才艺双全,做事踏实。移防已近一年时间,看着杜锦涛的目光有些黯淡,营长找他谈心,鼓励他重新“扬起风帆”,用心发现“生活大海中的闪光点”。

一次连队过集体生日,连长邀请杜锦涛给大家演奏一首民谣,并现场伴奏和大家一起合唱几首军歌。那天,看到战友发自内心的笑容,杜锦涛特别高兴。

半个月后的周末,篝火晚会上,杜锦涛弹唱他上高原后改编的一首歌曲《砺剑》,重新演绎的歌词,击中了不少战友的心房,也迎来“网生代”战士羡慕的目光。

翌日,陆续有战友叩开杜锦涛宿舍的门,鼓励他组建一支乐队并“毛遂自荐”。就这样,中士何坤成了吉他手,下士王志豪成了鼓手,卫星值机员成坤成了键盘手。再后来,乐队又吸纳了贝斯手孔庆世。

队伍组起来,乐器不能缺。然而,赛图拉是距离旅部最偏远的机务站,山下的人上来,需要翻越3座冰山达坂……

困难不止于此。机务站人少事杂、昼夜值勤,缺乐器、缺技术、缺时间,杜锦涛调侃当时的乐队,称之为“三缺乐队”。

“有热爱,没困难。”在最初组建乐队的日子,杜锦涛给大家提要求,不能因为搞乐队耽误训练、值班。

在旅领导大力支持下,乐队添置了架子鼓、吉他、贝斯等乐器。作为乐队的最初组建者,杜锦涛还自掏腰包,购买了拾音器、乐谱架。

白天值勤、站哨、巡线,乐队排练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夜晚,璀璨的银河下,乐队成员站在营区外的“旷野舞台”,望着天上的星星眨眼,对着雪山歌唱。

“荒无人烟的边关/鲜为人知的地方/你静静矗立在那茫茫戈壁上。”一个月后的周末篝火晚会,乐队开始了他们的首秀。乐队的故事,从这一刻正式开启。

用心抄录歌词。

合奏归来的“山河乐队”。赵晓清 摄

那首曾经听不懂的歌,如今镌刻在心底

康西瓦,边防军人的精神高地。对于杜锦涛来说,这里是一个起点。

一次,杜锦涛带队巡护线路,任务地域是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康西瓦。那天天空飘起雪花,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内,杜锦涛凝视烈士的碑文,内心无比崇敬。

巡线归来,杜锦涛和何坤一起商量,写一首属于机务站官兵自己的《康西瓦》,“记录机务站英雄的兵”。

写歌、唱歌,原本只是杜锦涛的爱好,在写完《康西瓦》之后,尤其在雪峰间巡缆护线的路上,听到战友们唱起自己写的歌,杜锦涛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雪山之巅无人荒原/是他在生命禁区架起银线/黑夜无边电波频传/你在三尺机台守望明天。”连歌,是何坤内心最重要的一首歌。入伍前,他最喜欢听的歌是《曾经的你》,来到赛图拉,班长程坤鹏教他唱的第一支歌却是这首连歌。

何坤唱得卖力,却听不懂歌词有什么与众不同。站哨时,程坤鹏意味深长地说:“等你熬过了赛图拉的冬天,再来唱一唱这首歌。”

不久,程坤鹏带队参加光缆施工,何坤也是队伍中一员。平均海拔5100多米的奇台达坂上,何坤将光缆扛在肩头,身体前倾30度,和战友一起将重达数百公斤的钢缆,一寸一寸往前拽。一天下来,他肩膀烙下了密密麻麻的勒痕。

暴风雪突如其来,顷刻间将寥廓的世界吞没。雪花拍在脸上,何坤感到步子越来越重,迷彩帽紧紧箍在头上,视线开始模糊。

拉光缆的队伍里,不知谁起了个头,唱起了连歌。歌声响起的那刻,何坤突然泪眼模糊。唱歌的声音越来越响,回荡在雪峰之间,他第一次感受到这首歌的“魔力”:“那是一种勇气,涌动在血液里。”

夜晚睡在野营帐篷里,脑海里回响的还是这首连歌,一时间,何坤读懂了风雪,读懂了高原,读懂了那首沉甸甸的连歌。

翌日一早,何坤拉光缆的位置,换到了最吃劲的前列——从懵懂少年到真正的高原军人,他第一次感受到肩头的责任。那首曾经听不懂的歌,如今成为镌刻在他心里的誓言。

开饭前、施工时,何坤都会带头唱起连歌,特别是在达坂上作业的时候,“吼上两句,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一名战士正在检修设备。赵晓清 摄

结束值班,一名战士给兰花浇水。赵晓清 摄

每一座雪山都会聆听,每一根线杆都有生命

乐队鼓手、下士王志豪刚到机务站时,正赶上光缆整修任务。那次,他上杆挂缆,不慎从6米高的线杆上跌落,紧紧拴在腰上的保险带,让他捡回了一条命,但右臂粉碎性骨折,这也意味着作为鼓手的他,可能再也打不了鼓了。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王志豪经常梦见和母亲一起弹琴的画面。王志豪的母亲是钢琴老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军。驻守赛图拉,母亲一直希望他早点回家。

母亲的心思,王志豪是明白的。那段时间,他内心纠结:一个声音要他早点回到岗位,另一个声音是母亲关切的问候。回到连队,王志豪时常一个人凝望远方,这让杜锦涛和何坤很是担心。

那天,巡线队归队途中,驻足在一处坟茔前。何坤告诉王志豪,这里是老前辈娄志成牺牲的地方。那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摧毁通信线路,娄志成前往抢修被风雪吞没……

“长眠在这么远的地方,这座高原承载了多少思念?”何坤的话语重心长,“架设在绵延数千公里边防线上的通信线路,每一米、每一寸都是用忠诚和奉献铺就而成。”

老兵退伍前夕,王志豪和母亲通了一个电话,把坚守的收获、人生的规划、战友的情谊向母亲倾诉,母亲也听懂了儿子话语中的坚强,坚定了支持儿子继续服役的决心。

下士孔庆世刚到赛图拉时,经常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杜锦涛提议,将孔庆世吸收到乐队来。跟着乐队排练的第一天,杜锦涛将自己写的歌,分享给乐队这位新成员。

“你在歌词里读到了什么?”高耸的雪山下,面对杜锦涛的提问,孔庆世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一次光缆阻断,杜锦涛带上孔庆世前出抢修。海拔4900多米的黑卡达坂上,架光缆、扛线杆、拉钢绞线,孔庆世穿在作训服里的秋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达坂顶上,立起最后一根线杆,卸下锹镐,孔庆世学着杜锦涛的样子,双手撑在脸颊两侧,对着更远的山峰呐喊。“那一刻,我听见了雪山的回应,感受到了通信线缆里跳动的脉搏。”听着孔庆世激动的话语,望着他稚嫩的面容,杜锦涛的眼眶红了。

“每一座雪山都会聆听,每一根线杆都有生命。”杜锦涛告诉孔庆世,这就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任务归来,杜锦涛在排练室伏案写歌,孔庆世凑上去,眼睛盯着他飞动的笔尖,认认真真地读着:“雪峰的尽头,是我们屹立的身影……”

山高人为峰,决定攀登高度的是人的意志,一股豪情在孔庆世心间升腾。第二年新兵入伍,下连仪式上,孔庆世站在台上,奏唱起那天创作的歌曲。

“高原不相信眼泪,和风雪握过手的人,才能真正蜕变成为合格的高原军人。”一曲完结,孔庆世打量着新兵,一双双闪亮的眸子,和新兵时的自己一模一样。

寂静的夜,一名战士吹奏口琴,寄托思乡之情。赵晓清 摄

写歌唱歌,让歌声成为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山河乐队”在赛图拉火了,很多素不相识的战友,在微信中主动添加杜锦涛为好友。

一次,排长欧雷小心翼翼地给杜锦涛发去一条微信:“能不能给我父亲录一首歌,今天是他的生日……”读着这些文字,杜锦涛的眼睛湿润了。

那天,欧雷在海拔5200多米的天文点某地域执行任务,他给家人拨通视频电话时,播放了杜锦涛等战友为父亲演唱的歌曲《父亲》。

为了完成好这个“亲情任务”,刚下夜班的何坤主动放弃补觉参加排练,孔庆世为腾出排练时间,一上午站了两班哨……当天晚上,乐队成员齐聚在手机前,声情并茂地演唱和录制视频。

手机那头,听着动人的旋律,感受着千里之外儿子和战友的一片孝心真情,欧雷的父亲笑着,笑出了眼泪。

有人说,温暖的歌声,是世界上最治愈的良药。“温暖可以复制,也可以传递。”杜锦涛不会忘记,那次被“送歌”的场景。

去年建军节前夕,杜锦涛被通知下山参加某项建设。翌日一早出发前,机务站的官兵全体列队,欧雷站在队伍最前面,他说:“以前,总是你为我们演唱,今天,让我们为你唱一首歌。”

驻守赛图拉,幸福很简单。杜锦涛说,驻守高原自己没有获得多少成绩,却因为生活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无数次被震撼、被激励。

3年间,乐队排练的场所,从最初的露天场所,到后来的温室板房,再到如今的排练房,机务站的守防条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一条邮路通到赛图拉,更多物资被送上机务站。机务站连长建议,以乐队成员为主,成立5个兴趣小组,吸纳热爱音乐的战士参与到乐队中,把更多官兵的心声谱成歌曲,唱给祖国的山河听。

动员仪式上,杜锦涛走上讲台讲述“山河乐队”的故事。他说,梦想的确立与实现,取决于奋斗的行动和决心。坚守高原,让自己保持一份热爱,写歌唱歌,把热爱化为逐梦前行的力量,为远方的亲人而坚守。

责任编辑:复兴网军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