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内蒙古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复兴网内蒙古 发布时间:2023-12-25
摘要:【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意见》原文: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支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推进创业创新园区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牧业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强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加强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合理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和类别,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效途径。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和多项具体要求。内蒙古把握机遇,勇担使命,全面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用足用好政策,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切实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解读——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怎么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一个个暖心政策、一项项扎实举措托起民生基本盘。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聚焦做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劳动权益维护等民生工作,稳就业、保民生、兜底线,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认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奋力闯新路、进中游的内在要求。《意见》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提供更多、更好、更充分的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构建责任明确、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就业工作格局,同时持续推行“大数据+铁脚板”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努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提高就业质量。

2023年,内蒙古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助企纾困,兑现政策红利34.58亿元。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启动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10项行动,广泛征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服务基层项目等政策性岗位,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招聘中,允许将2023年底前退休人员编制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提前半年实施2024年全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让毕业生选择更早、机会更多。

聚焦聚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底、兜准底、兜牢底。自治区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李伟表示,近年来,我们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自治区民政厅将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进一步发挥保基本固底板作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强化扩围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加强主动宣传、主动发现、主动公开联动,提高社会救助精细化水平,为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多作贡献。

  行动——

  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冬季的塞外沙地,北风呼啸。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以工代赈治沙项目区吸引了周边农牧民踊跃参与,为正在进行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注入强劲力量。

今年,翁牛特旗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秋冬会战中,探索以工代赈治沙模式,全旗投入项目资金2683.38万元,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获得劳动报酬。“《意见》提出,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牧业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格日僧苏木以工代赈治沙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乘数效应,构建起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双赢。”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长陈宗涛说。

2023年我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返乡农牧民、防返贫监测对象及时提供务工岗位,打造农村牧区就业的“蓄水池”“稳定器”,全面推动以工代赈相关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自治区已争取2023年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4658万元,实施81个项目,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务工人数2918人,发放劳务报酬1991万元。

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居民基本衣食住行。《意见》印发以来,全区各地通过保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等措施,保障百姓收入,使其有能力负担基本生活支出。

刘二飞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城梁村的脱贫人员,他长期居住在罕台镇永胜村,一家3口人的生活来源靠种地和养殖来维持。今年,东胜区就业服务中心将他的妻子安置到了罕台镇永胜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鄂尔多斯市通过企事业单位吸纳、鼓励创业、岗位推荐和加强就业指导等措施,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渠道,聚焦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牧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重点群体,举办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落实等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前,鄂尔多斯市共备案5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职业(工种)达200余种。对失业人员、农牧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前不久,“内蒙古救助通”上线开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它集合了签署核对授权书、幸福清单、新申请办理、申请进度查询、生存认证、社会救助信息卡6大功能,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社会救助从申请、受理到核查、审核确认所有流程的线上办理,为出行不便、交通不畅、远在异地、政策不熟、信息不通的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李伟说,自治区民政厅将充分发挥“内蒙古救助通”的“平台+数据+科技”叠加优势,进一步推动需求与服务、政策与标准、项目与资源有效对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打造“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救助服务品牌,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维度、广度、深度,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目标——

  兜牢民生“基本盘”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是保障民生最起码的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说,我们将打造“家门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加贴心、暖心、舒心的人社服务。打造知名劳务品牌,精心培育打造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提升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打造跨区域劳务协作联盟,更好地服务农牧民工、失业人员等各类人员实现转移就业、就近就地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持续开展春、秋两季大型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升技能培训质效,为各类劳动者提供精准就业服务,让劳动者获得更体面的工作、更高的工资收入、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幸福的生活。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我区将坚持和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依托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夯实脱贫地区发展基础,激发脱贫群众活力。引导更多的脱贫群众参与农田水利、防沙治沙等各类乡村建设项目,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积极落实稳岗就业政策,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20万人左右。

在加强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方面,《意见》印发以来,自治区民政厅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宣传就业政策,提供推荐就业岗位等,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同时落实就业成本扣减、渐退期等政策,保证其稳定就业。2023年,自治区民政厅实行就业成本扣减政策,将全区2.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低保范围;落实渐退政策,已经使2513名灵活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

李伟说:“我区民政部门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建设,配合做好就业帮扶等工作,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内蒙古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地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柴思源)

责任编辑:复兴网内蒙古

最火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