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陕西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陕西档案】“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清益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作者:复兴网陕西 发布时间:2021-11-24
摘要:张清益首办义仓的行动,引起新正县委和关中地委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关中分区所属各县大力推广,掀起了群众性大办义仓的运动,对缓解困难、安排群众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张清益(资料图)

张清益是陕甘宁边区时期关中分区新正县(今旬邑县)长舌头区雷庄乡人。1933年,雷庄就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土改。张清益除祖上遗留的7亩地外,他又分得了30亩。他一下子从一个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的雇工变成了一个拥有自己土地、自主支配生活的主人,所以从心底里对党和政府抱着无限感激和忠诚之心,积极参加并努力完成党和政府分配给自己的各项工作。

193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胡宗南部队“围剿”关中苏区的时候,雷庄被占领,红军、游击队暂时退到了山里,进行游击活动。一些人动摇、逃跑了,但张清益坚定不移,坚守工作岗位。“白军”多次诘问他“游击队在哪里?有没有共产党?”而他始终灵活应对,没有说出一句对革命不利的话。面对严酷的“白色恐怖”,为了利用合法形式开展工作,他在村里办起了一个保立学校,聘请一位可靠的同志当教员,自己则担任学校管理员。他常常偷偷地冒着危险在夜里给山里的红军游击队送饭送粮食。有一次,村里来了4个地下党的同志开展工作,不料突然闯来十几个敌人。眼看在白天这几个同志不能逃脱,有被敌人逮捕的危险,张清益立即安排掩藏,并机智地支走了敌人,保护了同志的安全。

1940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实施军事和经济封锁、国统区大量难民流入、关中分区经济困难、天灾致群众缺粮断炊背景下,关中分区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张清益和堂兄商议办“义仓”,积蓄粮食防备年荒。

春季布置开荒的时候,张清益为创办义仓,到新正县委去请示。县委书记史梓铭赞扬并鼓励他办好这件事。回来后,他召集党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随后召集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了创办义仓的决议。当即决定在全村开义仓田20亩,所有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劳动力,每人规定全年出义仓工5天。到了3月,全村32个劳动力一齐出工,开垦义仓田25亩,全部种了糜子;全年开荒、锄草、收打共花了200多个工,共收得4石义仓粮。

为了动员群众多办义仓,张清益还到各处去动员,他在长舌头村的集市上对群众说:“开义田积义粮,是为了防备荒年,救济我们自己。虽然我们在边区里有吃有穿,但如果有了富余粮食,岂不更好吗?大家不要怕没有多的粮食,常言‘羊毛虽小,积众成毡’,如果各村都有义仓,那不就能救很多的难民?”在张清益的积极推动下,他所在的雷庄乡当年就建义仓5处,开义田65亩,囤义粮12石5斗;仅在长舌头区就建立了23处义仓,开了400多亩荒田。张清益首办义仓的行动,引起新正县委和关中地委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关中分区所属各县大力推广,掀起了群众性大办义仓的运动,对缓解困难、安排群众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1943年至1944年,张清益先后被关中分区、陕甘宁边区选为“劳动英雄”“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先后出席两届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工作者、陕甘宁边区群英会。《解放日报》以“张清益创办义仓”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1945年6月,边区政府发出了《关于普遍建立义仓的命令》。于是,由张清益在新正县首创的义仓,在边区23个县得以普遍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张清益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他说:“党员,在我心目中就是人民的伙计。一不能求官主义,二不要图财主义,三不为扬名主义,就要的一个革命主义。”“战争年代,大家一个心眼为革命,谁还想过官呀名呀这些事?所以一个胜利接连一个胜利,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是不能把一切环节都看成革命,要是丢掉‘为了革命’这个心眼,那么建设的步伐就加不快。”于是,他辞掉了县供销联社主任职务,返乡参加农村建设事业,从互助组长开始,到初级社、高级社主任,直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责任编辑:复兴网陕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