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两会观察】潮涌长三角 扬帆共奋进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4-01-25
摘要:一年来,安徽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热点话题,话成就、说期待、提建议,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

一年来,安徽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热点话题,话成就、说期待、提建议,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建言献策。

互补共赢 产业协作之“手”紧握

长三角深入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分工和合作是重中之重,也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底层逻辑。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区域研究室主任林斐建议,长三角地区要围绕产业链加强分工协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协同性、互补性。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区域内高水平的产业分工。安徽各地要找准产业链中的定位,对口帮扶合作园区以及省际毗邻区产业园等要明确产业分工合作思路。”林斐表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一体化发展,仍是新发展阶段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的支点,强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才能提升效率,避免内耗局面出现。

去年以来,安徽协同沪苏浙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牵头开展智能语音产业链研究,面向沪苏浙开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长三角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打通了配套零部件供应的环节,基本形成高效的“产业圈”。

作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工程师,省人大代表许丽芳十分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许丽芳认为,在产业集群的打造上,还需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政策引导力度。“以人才为例,汽车研发人才是比较紧缺的,需要综合发力,既要大力引进人才,还要做强城市的‘硬件、软件’,让城市更宜居宜业,让人才‘来了不想走’。”

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一体化要素保障

过去一年,长三角协调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一些省际毗邻地区依托“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虽然功能区初具规模,但是纵观发展过程、展望发展前景,功能区建设还存在产业体量不大、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省人大代表杨军建议,进一步健全跨区域发展机制,推动设立以苏皖两地专家、学者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跨界毗邻区合作发展咨询委员会或合作促进会。

在区域发展要素保障方面,杨军建议省级层面加大新型功能区在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应的专项政策,实现省级毗邻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搭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通过建立长三角人才工作站等措施,有效推动了三省一市人才的交流合作。”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陆晓华认为,聚焦人才一体化,赋能长三角创新,要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中国(安徽)科交会、科大硅谷等为抓手,面向长三角择优聘任专家顾问,推行联合“揭榜挂帅”模式,共同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力吸引创新要素在安徽集聚;吸引沪苏浙高层次人才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形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共建共享 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科技和产业是安徽的两张亮丽名片,也是我们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硬的实力。”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认为,安徽要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两心同创”,建设“科大硅谷”等平台。

他建议,协同推进区域内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支持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皖设立研究机构;搭建市校合作交流平台,引导设立产业孵化、加速器,促进高校项目成果转化,推动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地方支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良性格局;做强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跨区域平台,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效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高质量推进各领域共建共享。这些领域中,就包括农业。

省人大代表田峰是合肥一家农业企业的负责人,十分关注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合作对接。他希望,加强长三角各地农业技术交流和学习,地域之间的互帮互销,实现互利共赢;加强乡镇农技人员配备,打造一支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记者 王弘毅 何 珂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