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推动社会实践形成育人合力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复兴网安徽 发布时间:2023-08-08
摘要:眼下,许多高校学生正利用暑假开展以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研、专业见习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教育的育人成效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 社会实践“教学做”合一,育人效应的充分显现必须有指导教师参与。然而,有的大学生社会

眼下,许多高校学生正利用暑假开展以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研、专业见习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教育的育人成效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

社会实践“教学做”合一,育人效应的充分显现必须有指导教师参与。然而,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往往“挂帅并不出征”。虽然指导教师在前期团队组建、实践主题与内容敲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却在一线实践现场这一最重要的教育场景中缺席,不能形成教与学的实时反馈,无法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实践育人课堂的教学闭环。不仅如此,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多由高校团学系统主推,由于缺乏专业教学力量参与,社会实践课堂的专业性规范性并不明显,社会实践团队往往变为“旅行团”“观光团”“合照团”。在学生数量日益庞大、团队组建越来越多的当下,仅仅依靠团学系统显然是不够的。推动形成社会实践育人合力,不断激发学生实践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

多方协同,规范过程。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社会实践既能促进大学生认知国情民意、感知传统文化,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深化专业所学。要在团学组织牵头下形成专业教师充分融入的教育合力,在社会实践课程化、专业化前提下,做好社会实践主题遴选确定、实践过程开展、成果总结固化全流程指导,从政策机制上配齐配好指导教师并实现跟队带队,保证社会实践教育的完整性、规范性。

激活主体,主动实践。学生是社会实践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实践状态决定着实践育人成效。高校立足不同学科、专业基础,精心设计社会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在打破年级、专业限制基础上鼓励专业联合,调动学生从“要我实践”到“我要实践”。引导学生领悟社会实践课堂育人重要意义,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实践,打通课堂理论教学到基层一线实践的渠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转化成果,深化认识。社会实践不仅是在顶烈日、蹚河水中淌汗流泪,也不是一群人的自我感动。社会实践课堂必须将成果转化要求前置,分团队科学设立实践育人目标导向,充分融入学科赛事、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专业所学、完成专业提升。将社会实践中积累的过程性材料和作品深度转化,延长实践成果链条,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社会实践取得育人成效并非一家之力,需要高校学团系统、专业教师和学生主体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实践主题与时代契合、团队组建师生联合、实践内容与地方结合、实践成果与专业提升融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作贡献、得实惠、长才干。

(马星宇)

责任编辑:复兴网安徽

上一篇:加快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